
>
重點推薦 > 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2010年7月22日,根據《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選辦法》(建村[2003]199號)等規定,在各地初步考核和推薦的基礎上,經專家評審并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價指標體系》審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決定公布河北省涉縣固新鎮等38個鎮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見附件1)、北京市順義區龍灣屯鎮焦莊戶村等61個村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見附件2)。
|
固新鎮 位于涉縣南部,清漳河谷地,南、北山嶺連綿,溝谷交錯,中沿清漳河地帶,土地肥沃,地勢平坦,1996年總面積172.2平方公里。有55個自然村,置19個村民委員會,24714口人。耕地11175畝,主產小麥、水稻、玉米、谷子。太行五果黑棗、柿子、花椒、核桃、酸棗俱產。鎮辦企業有刺繡廠、浮雕天花板廠、采礦隊、化工廠等。社會總產值6433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703萬元。去磁縣、林州市公路過境。設…… [詳細] |
冶陶鎮位于河北省武安市西南部,距城區25千米,總面積74平方千米。轄21個行政村,22.526千人。東半部屬丘陵地帶,西半部為山區,海拔700多米,有耕地2032.7公頃,全部為旱地。全鎮水資源貧乏,通過國家扶貧計劃等措施,解決了16個村飲水困難,抗旱能力得以增強。冶陶鎮有明顯的交通優勢,邯長鐵路從境內穿過,有新固鎮火車站一處,309國道東西貫穿,市級公路磁陽線從鎮東部南北通過。解放戰爭時期冶陶為…… [詳細] |
新平鎮位于天鎮縣也是山西省的最北端,地處晉、冀、蒙三。▍^)交界處,西、北依山與內蒙古興和縣接壤,東邊隔河與河北省懷安縣相望,南鄰本縣的逯家灣鎮,素有“雞鳴一聲聞三省”之稱。新平鎮有22個行政村,3916戶13930人。其中人口最多的新平堡村,有近3000口人,最少的村莊是十六墩村,有276口人。新平鎮地形為典型的“兩山夾一川”,總面積為18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1100米以上。原有耕地4.5萬畝…… [詳細] |
潤城鎮位于山西省陽城縣城東七公里處,“早在戰國時期已是韓趙相爭的重鎮!惫欧Q“少城”、“小城”,因冶煉業興旺曾稱“鐵冶鎮”,明嘉靖三十八年改為“潤城”。 潤城鎮四山環抱,三水縈流。潤城鎮位于陽城縣城東沁河東岸,樊溪由鎮中流過。晉陽高速公路由村北經過,并設潤城出口,南接晉韓公路,離侯月鐵路線陽城站僅7公里。 潤城鎮占地面積72平方公里,全鎮人口30519人,29個行政村,耕地面積21707畝,鎮村企…… [詳細] |
南翔,古名槎溪,梁天建四年(公元505年)在此建白鶴南翔寺,距今已有1500年歷史了,鎮因寺而得名。南翔自古商賈云集,經濟繁榮,素有“銀南翔”之美譽。1991年南翔被列為上海市四大歷史文化名鎮之一。南翔地處上海市區西北郊,是嘉定區的南大門,距市中心18公里,距虹橋國際機場15分鐘車程。滬嘉高速公路、滬宜公路和滬寧鐵路穿越南北,蘊藻浜橫貫東西,有數十條公交線路通往市區和周邊城鎮,交通十分便利。全鎮總…… [詳細] |
上海市浦東新區轄鎮。宋時屬昆山縣臨江鄉,元明時屬嘉定縣依仁鄉,清、民國屬寶山縣,1949年前屬上海市高橋區。1956年屬東郊區,1958年屬浦東縣,1961年劃入川沙縣,1993年改屬浦東新區。高橋古鎮在明末清初因境內一橋梁“高橋”而得名。位于區境北部,呈“凸”字形夾于外高橋和東溝鎮之間,另有飛地7塊。東通楊高北路,南傍高橋港,西界黃浦江。面積0.6平方公里,人口2.4萬。交通方便,水運有高橋港西…… [詳細] |
練塘地處上海西南,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同志的故鄉。東鄰上海市松江區,與松江工業園區、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區(國家級)相連,西南緊挨浙江嘉興、嘉善。2001年初,撤銷原小蒸、蒸淀、練塘三鎮建制,設立新練塘鎮。全鎮總面積93.66平方公里,常住戶籍人口5.47萬人,流動人口近萬人,下轄4個居委會、25個行政村,有4個經濟開發小區。.…… [詳細] |
張堰這個地名,顯示了張堰歷史的重厚!皬垺弊值膩須v,傳說二千年前的西漢開國功臣張良,功成身退,追隨赤松子游,曾到此隱居。張堰鎮上至今還存有“留溪路”的街名!把摺弊,指唐末五代(公元907年左右)所建華亭瀕海之“堰海十八所”,至清乾隆年間,“所存者唯張涇一堰”。張涇堰的遺址,就在今張堰鎮石皮弄口。張堰鎮就建在古代張涇堰的舊址上! 人們往往用“滄海桑田”來形容歷史久遠、沉重。張堰千真萬確經歷過滄! [詳細] |
東山鎮位于蘇州西南方,距蘇州古城37公里,是太湖之濱一顆璀璨的明珠。全鎮總面積96.55平方公里,轄13個村(社區),現有常住人口5.4萬。東山鎮三面環水,氣候宜人,自然資源豐富,是著名的花果山,漁米鄉,享有“中國碧螺春之鄉”、“中國太湖蟹之鄉”的美譽。碧螺春茶、白沙枇杷、烏紫楊梅、太湖大閘蟹、各類名特優蔬菜以及名貴太湖水產品四季不斷,“季季有果,月月有花,天天有魚蝦”是東山特產的真實寫照。東山鎮…… [詳細] |
興化市轄鎮。1956年設沙溝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85年建鎮。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府26公里。面積67平方公里,人口3萬。興(化)沙(溝)公路終點,與鹽城、寶應、高郵縣市交界。東塘河、李中河、下官河過境。轄垛田、南星、高莊、光北、湯莊、光耀、董東、董西、董南、金星、夏舍、落駕、南陽、喬家、官莊、嚴舍、朱夏、王莊、桂莊、大興、小戚家、水產22個村委會和團結、興隆、繁榮、民主4個…… [詳細] |
長涇,故稱東舜城,江南古鎮,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文化底蘊深厚,是吳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據考證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5000多年文明史和2500文字記載史。全鎮面積54平方公里,戶籍人口5.6萬,下轄12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長涇鎮隸屬江蘇省江陰市,位于長江三角洲蘇、錫、常經濟區的幾何中心,北依長江,南臨太湖,地理位置十分優越。這里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屬亞熱帶季風! [詳細] |
鳳凰鎮位于長江下游南岸,地處張家港市南大門,全鎮面積78.7平方公里,人口6.4萬。境內山明水秀,民風淳厚,是典型的魚米之鄉。鳳凰鎮地理位置優越。204國道、蘇虞張一級公路和沿江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距長江沿線最大的國際商港張家港港、張家港保稅區僅30公里,由境內互通口上沿江高速抵上海僅45分鐘車程,直接接受國際都市上海的輻射。鳳凰鎮基礎設施完善。境內有韓國工業園,韓國工業園區內道路、供電、供熱、給排…… [詳細] |
縣治鶴溪,古稱沐鶴溪。漢初浮丘伯攜雙鶴隱居此間,筑臺垂釣,沐鶴于溪而名,鎮因溪名。明景泰三年(1452)置縣,始為縣治。崇幀十三年(1640),知縣徐日隆疊石為城,周長二里許,建承恩、行春兩門并小東門、南門、小南門、西門,遂有城郭。清代設行春、錦衣、西河、統政4坊。除1960一1984年6月撤縣期間外,歷為景寧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鎮境居縣中部偏北,北緯27°57’-27°58’,東經 119°…… [詳細] |
海寧鹽官鎮是觀賞錢江潮的勝地,歷史文化內涵十分豐富。以往到鹽官觀光的人,大多是沖著錢塘江的“一線潮”而來的;如今去鹽官,除了觀潮,很多人都會去看一看“宰相府第風情街”,一條重現舊時風貌的千年古街。新建成的“宰相府第風情街區”位于鹽官小東門直街,是一條以清代宰相府第“陳閣老宅”為主景的千年古街。這條古街由東向西,全長600米,分布著陳閣老宅、楊兵部宅、鄭曉滄故居、城隍廟、五土廟等主要人文景觀,有獨具…… [詳細] |
寧德市轄鎮。1958年設霍童公社,1984年建鎮。位于市境西北緣,距市府23公里。面積165.8平方公里,人口3萬;敉獧M貫全境,自古是屏南、周寧2縣木材、毛竹運輸要道。轄霍童、鄭厝、文湖、湖頭、石橋、大石、鳳橋、小石、興賢、勝門、外表、柏步、坑頭、上洋、梅溪、后洋、桃坑、里后山、吳松、溪南、邑坂、枇杷洞、東嶺23個村委會和洞天居委會。農業主產水稻、薯類,兼產茶葉、小麥、柑橘、蔬菜。省重點文物! [詳細] |
九峰鎮,位于平和縣西隅偏南,九峰鎮原名河頭大洋陂。九峰這座千年天地精華孕育出一座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民風淳樸、閩粵兩省通衢的漳州市唯一省級歷史文化名鎮。九峰雄棲在閩南第一高峰,海拔1544.8米的大芹山麓,中央蘇區縣——平和縣的大西南。境內面積211平方公里,人口5萬多人,轄25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明正德年間王陽明疏請設平和縣治,置縣于九峰大洋坡,奠定了其歷史文化的豐厚底蘊。歷史悠久。九峰又名九…… [詳細] |
五夫鎮位于武夷山市東北部,鎮域面積175.75平方公里。東與浦城石陂交界,南接建陽徊潭,西靠建陽將口,北與武夷山市上梅鄉接壤。地處崇山峻嶺之中,東面荒盤崗,海拔1162.5米;南面筆架山,海拔1028.8米;北面梅嶺崗,海拔797.8米。宋、元兩代五夫鎮分內五夫里,外五夫里,一直沿襲到清未。清代設巡檢司,民國24年為第三區,轄五夫、白水、大將、雙梅4個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第四區,1958年命…… [詳細] |
【地理位置】元坑鎮地處閩北順昌縣西南部,西鄰三明市將樂縣,東西寬16公里,南北長23公里,總面積169.9平方公里!練夂驐l件】元坑鎮大部分屬低丘溫暖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海拔一般在300米以下,村莊多沿溪流兩岸分布,年均氣溫18℃ —18.9℃,霜期80天左右,年降雨量1600—1700毫米,相對濕度80%,日照1736小時!窘煌ㄍㄓ崱咳偩硟却宕逋ㄋ嗦,京福高速公路連接線及204省道橫貫…… [詳細] |
一、富田鎮概況 青原區富田鎮座落在民族英雄文天祥故里,居富水河畔,距吉安市區56km,屬半小時經濟圈內。鎮域面積216平方公里,與泰和、吉水、永豐縣接壤。境內電力充足,交通便利,通訊網絡四通八達,白云山水電站落戶該鎮,年發電量達8000萬千瓦時,豐富的電力資源受到海內外客商的青睞,外商投資企業紛紛落戶,2003年引進省外資金2750萬元。青東公路二級油路穿境而過,實現了“村村通工程”、程控電話、移…… [詳細] |
冢頭鎮位于郟縣縣城東北13公里處,北臨禹州市,東接襄城縣,金孟線公路和前石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地勢北高南低,東北部和中部為黃阜崗,西南部為平原,總面積5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萬畝。全鎮轄35個行政村,51個自然村,5.6萬口人,其中鎮區西寨村、南三村為回漢雜居,回族群眾1000余人。境內有紀信冢、薄姬冢、蘭河七孔石橋、柿園古戰場等名勝古跡。資源優勢明顯。冢頭鎮水資源豐富,全鎮有蘭河、肖河、馬皇…… [詳細] |
熊口鎮位于潛江市域中心,形成于明朝嘉靖年間,距今已有六百余年的歷史。熊口是塊紅色的土地,土地革命和抗日戰爭時間,這里曾是湘鄂西革0據地和豫鄂邊區革0據地的指揮中心,賀龍、段德昌、周逸群、賀炳炎、廖漢生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留下深深的戰斗足跡。至今保持下來的有廖漢生同志親筆題寫的“紅軍街”、紅二軍團和紅六軍團團部、襄南軍分區司令部舊址。熊口鎮是1984年經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的建制鎮,共轄24…… [詳細] |
[鄉情簡介]寨市苗族侗族鄉位于綏寧縣西南部,東接長鋪子苗族鄉,南鄰黃桑苗族鄉,西連樂安鋪苗族侗族鄉,北與黨坪苗族鄉接壤。鄉政府現駐地在市。距縣城長鋪鎮僅19公里。全鄉總面積129平方公里,其中農業用地14546畝,林業用地137432畝,森林覆蓋率72.5%。全鄉轄20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145個村民小組,。[人文歷史]境內漢、苗、侗、三族雜居,其其中苗族10721人,占67%,侗族1992人,…… [詳細] |
瀘溪縣轄鎮。1949年設浦市特別鎮,1953年建浦市鎮,1958年改浦市公社,1984年復鎮,1987年撤浦陽鄉并入浦市鎮。位于縣境東南部,面積134.7平方公里,人口3.4萬。鎮政府駐浦市,距縣城水路26公里。有公路通縣城、沅水常年通航。轄十字街、太平街、新健街、煙坊街4個居委會和印家橋、城鄉、黃家橋、浦溪、小岸坪、高橋、青草、銀井沖、新堡、都歧、田家溪、高山坪、灰洞坳、魚坪、小麻、巖門溪、擂鼓…… [詳細] |
黃圃鎮位于偉人孫中山先生的故里——中山市的最北部,西北與佛山市順德區接壤,東北與廣州市番禺區隔河相望,居珠江三角洲中部都市圈發展中心板塊,與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江門、香港、澳門同處1小時交通圈內。全鎮面積88平方公里,戶籍人口8.3萬,外來人口8萬多,轄12個村民委員會和4個社區居委會。2017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130.5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7.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66.44億…… [詳細] |
百侯鎮位于大埔縣東部,西接湖寮鎮,東連楓朗,北靠 巖上,南依平原鎮,距縣城11公里,交通便利,省道茶上 線貫穿其中。全鎮總面積94.2平方公里,有山地7071.2 公頃,耕地942.2公頃。 下轄16個行政村,285個村民小 組,3.1萬多人,2003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21240萬元, 人均收入達3379元。 百侯鎮民風淳樸、風景優美,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名鎮.明代以來,文風鼎盛,人才輩出,“詩…… [詳細] |
白沙,西距江津45公里,素為江津西部經濟、商貿、文化中心及黔北地區的交通樞紐,有“天府名鎮”、“川東文化重鎮”等美稱?箲鹌陂g以“大后方”而人文薈萃,解放初期曾6年作為江津縣政府所在地。厚重的文化積淀與豐富的物質資源,孕育出她特有的風采和魅力。鎮,是千年古鎮;城,是巴渝名城。在237平方公里鐘靈毓秀的大地上,生活著勤勞智慧的14萬沙城兒女,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經歷次撤并建,2004年5月建制調整后…… [詳細] |
巫溪縣轄鎮。我國早期制鹽地之一。清屬石門里,民國置寧廠鎮至今。位于縣境北部,與湖北省竹溪縣雙橋鄉連界,距縣府10公里。面積42平方公里,人口0.8萬?h道城(廂)萬(古)公路過境。轄桃園、薅坪、花栗、寶源、雙溪、鄧家、興龍7個村委會和溪口、麻柳樹、衡家澗、王家灘、張家澗、四道橋、譚家墩、貓兒灘、鐵爐壩9個居委會。企業有建材、水電、造紙、農產品加工等廠。農業主產玉米、薯類、油菜子。飼養生豬、家禽。境…… [詳細] |
2019年,撤銷龍溪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龍華鎮管轄,龍華鎮人民政府駐明清街152號。四川屏山龍華古鎮歷史悠久,始建于宋代,明清時已成規模,是歷代四川邊防駐軍重地。古鎮依山傍水,建在老君山下的大龍溪與小龍溪交匯處。古鎮小街依山而建,房屋錯落有致,石臺階將上下街道連接成環形。街道全由青石板鋪成,全木質結構的街坊至今保存完好。古鎮四面臨街的小龍溪發源于老君山,溪水清澈見底,河上所建龍華涼橋,外觀頗似…… [詳細] |
趙化古鎮是“戊戌六君子”之一劉光第的故鄉,素有“光第故里,沱江重鎮”的美譽,距今有1000多年歷史。趙化鎮的七街四巷、九宮廟、-頭、九口十八灘都載明了趙化鎮建于宋、興于明、盛于清的歷史。趙化鎮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省級小城鎮試點鎮、“十二五”期間優先發展的“特色商貿型小城鎮”,第四屆“C21四川城市發展峰會”“四川十大名鎮”,市、縣統籌城鄉試點鎮,推進新型“兩化”互動發展重點中心鎮,“擴權強鎮…… [詳細] |
清溪鎮位于犍為縣城南10公里,東與孝姑鎮隔河相望,南與榨古鄉、九井鄉接壤,西與雙溪鄉、塘壩鄉相連,北緊鄰玉津鎮。國道213線南北縱貫全境,馬邊河西東橫流而過,水陸交通便捷。全鎮面積81.7平方公里,轄26個行政村194個村民小組、2個社區15個居民小組。鎮政府位于清溪鎮清正街98號,所在海拔高度329米?側丝48589人,其中男25788人、女22801人,非農業人口12156人、農業人口364…… [詳細] |
州城鎮位于云南省大理州賓川縣壩子東南部,距省城昆明360公里,距州府下關60公里,南面與祥云縣接壤,西北與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的雞足山相望。全鎮總面19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3000多畝,鎮域規劃面積156.13平方公里!≥8個村委會,164個村民小組,居住有漢、白、回、納西等10多個民族?側丝43808人。2000年,全鎮鄉鎮企業總產值9625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20176萬元,糧食總產14…… [詳細] |
位置面積 鳳羽位于洱源縣城西南部,東鄰右所,西靠煉鐵,南接大理花甸壩和漾濞縣脈地鄉,平均海拔2200米,全鎮國土面積209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地鳳翔村委會,離縣城18公里,距214國道20公里! v史沿革 西漢以前,鳳羽壩還是高山湖泊的洪荒年代,湖西的水濱就有羅武人居住,過著漁獵為主的生活。后至漢前,楚將“莊喬開滇”率兵數萬入滇,原居住在西北高原的氏羌族群,有部份隨之落居,在滇海區域,并形成許多…… [詳細] |
2021年,同意蒙自市撤銷新安所鎮,設立新安所街道,以原新安所鎮行政區域為新安所街道的行政區域,新安所街道辦事處駐南屯社區蒙自加工園區H1棟! [詳細] |
青木川位于寧強縣西北角,地處陜、甘、川三省交界處,鎮西連四川省青川縣,北鄰甘肅省武都縣、康縣,枕隴襟蜀, 素有“一腳踏三省”之譽,是陜西省最西的一個鄉鎮,距縣城136公里,西去227公里即是九寨溝。古鎮歷史悠久,曾是羌漢雜居地區,明朝時始稱草場壩,后建回龍寺,遂改稱回龍場。解放初期稱青木川(因川道樹木挺拔高大,蔗天蔽日,改稱青木川)。清同治年間稱永寧里,民國時稱鳳凰鄉,解放初分為青木川和上壩兩鄉! [詳細] |
鳳凰鎮位于社川河中游,地處皂河、水滴溝河、社川河交匯處,鎮政府所在地的鳳鎮街距縣城45公里。全鎮轄12個行政村43個村民小組4806戶18512人,總面積16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400畝。洛柞公路縱貫全鎮,川道村交通便利。鳳凰鎮歷史悠久,唐代始有街市,明清時代成為聯結鎮安、柞水、山陽乃至西安到安康的集貿重鎮,素有“小上!敝雷u,為商洛四大名鎮之一,是柞水縣最大的農副產品集散地。 近幾年來,以…… [詳細] |
一、基本情況金崖鎮位于榆中縣北部、宛川河中下游。東鄰夏官營,南接連搭,西靠來紫堡,北與哈峴接壤。全鎮轄14村79個社,有5888戶,24755人。鎮黨委下設24個黨支部,有黨員600余名?偯娣e18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08萬畝。年均降水量350毫升,蒸發量1450毫米,年均氣溫7.8℃,平均海拔1550米,無霜期140天左右。宛川河由東向西橫貫境內,河南土地相對較為寬廣,是遠近聞名的蔬菜種…… [詳細] |
說明:數據源自網絡,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與我們
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