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yioty"><tbody id="yioty"></tbody></tt>

<u id="yioty"><small id="yioty"><optgroup id="yioty"></optgroup></small></u>

<b id="yioty"></b>

> 重點推薦 > 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2010年7月22日,根據《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選辦法》(建村[2003]199號)等規定,在各地初步考核和推薦的基礎上,經專家評審并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價指標體系》審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決定公布北京市順義區龍灣屯鎮焦莊戶村等61個村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焦莊戶村:市級民俗旅游村聯系方式:60461250交通路線:順31路、934路緊鄰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的焦莊戶村,2003年被北京市農委、市旅游局確定為市級民俗旅游村,全村共有382戶,有50戶從事民俗旅游接待工作,有27戶為市級民俗旅游接待戶,共有1000多個床位,能同時接待1000人住宿,2500人就餐。到焦莊戶民俗旅游村除了可以吃農家飯、住農家院、干農家活、睡農家炕、享農家樂以外,還可以參觀地道……[詳細]
  薊縣西井峪村隸屬漁陽鎮,清代成村,因四面環山似在井中,冠以方位而得名,自然環境優美景色宜人,空氣清新。這里自然環境優美,四周群山環抱,村內綠樹敝舍,景色宜人,空氣清新。西井峪村歷史文化保護規劃的范圍是在漁陽鎮行政規劃范圍內,以西井峪古村落為中心,在餑餑山以南、府君山以北的區域,總用地面積303.9公頃。西井峪村核心保護區坐北向南,東西長約386米,南北寬約428米,總用地面積為13.4公頃,總建筑……[詳細]
  大梁江村,位于河北省井陘縣西部,因其隱藏在群山環抱之中,古風古貌得以完整保存下來。這里有一處完整的明清建筑群,房屋建筑以石頭作為主要材料,木質門窗,碧瓦青磚,斗拱飛檐,氣勢宏偉,向人們展示著一代晉商曾經的輝煌。有人稱之為河北的“喬家大院”。大梁江全貌大梁江全貌大梁江始建于元末明初,舊時屬山西平定府管轄。新中國建立以后隸屬山西平定縣,1959年劃歸河北省井陘縣。2010年,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詳細]
  店頭村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店頭村群山環抱,古槐參天,一座座窯洞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地點綴在山坡上,從東向西綿延約兩公里。氣勢宏偉,景色壯觀。店頭村北面的蒙山寨,海拔高1325米,這里不僅是北漢帝劉薛王(劉繼元)的一處避暑行宮,解放戰爭時期,閻錫山的軍隊在此還修了很多碉堡。站在蒙山寨,向下俯視,太原市區盡收眼底,晉陽湖魚塘般大小,湖面波光粼粼。店頭村承載展現了古晉陽的歷史文化、軍事科學、農耕文化價……[詳細]
  大陽泉村歷史悠久,民風淳樸,村莊形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其位于陽泉市區西南部的城鄉結合處,歸屬于山西省陽泉市郊區義井鎮。全村村民2675人,常駐人口1萬余人。近年來,大陽泉村在上級領導的指導幫助下,圍繞科學發展觀,本著“抓經濟建設促集體經濟壯大,抓精神文明建設促各項事業發展,抓政治文明促廣大村民素質大提高”的原則,各項工作都取得了優異成績。特別是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方面:古村保護開發工作中……[詳細]
  西黃石村概況1、區位西黃石村位于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北義城鎮,丹河流域中段,距晉城市區36公里,距鎮政府8公里,村西距長晉高速公路2公里,距207國道2.5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便利。2、人口經濟資源全村共有520戶,1960口人。有可耕地3200畝,主要種植作物是小麥、玉米、大豆、谷子。鑄造廠6個,鑄造業發達。村內基礎設施完善,人均收入5000余元。3、歷史沿革村內街巷縱橫,古房連片。原來西……[詳細]
  高平市河西鎮蘇莊村西靠牛山東臨丹河,地勢平坦,交通便利,富甲一方,村內民居星羅棋布,古街老巷舊貌猶存,其中僅清中前期的院落就有近百處,這些民居從建筑工藝到數量均為高平之最。自古就有“蘇莊民居冠全縣”的美譽。蘇姓何時建村已不可考,相傳初有蘇姓建莊,故取名為蘇莊。后分成南北二莊。南蘇莊在發展中逐漸沒落,而北蘇莊到明清時,有賈、楊兩姓遷入。隨著賈、楊兩大家族的繁榮興盛,村中人口劇增,村莊擴大,形成今天的……[詳細]
  鄭村鎮湘峪村地處沁水縣最東部,位于澤州、陽城、沁水三縣交界處,轄湘峪村和東山村兩個自然村,占地面積7.6平方公里。2012年全村有420余戶,1400余口人,黨員57名,耕地面積1380余畝,林地4000余畝。2012年底,全村經濟實現收入2544萬元,人均年純收入13811元。湘峪村中有明清時期修建的古城堡——三都古城,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村以此為依托,大力發展旅……[詳細]
  寧武縣涔山鄉王化溝村是一個令人驚奇而獨特的村莊,它隱在管涔山的崇山峻嶺和茫茫林海中。它的出名既不是有深宅大院,也不是有望族名人,而是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富有特色的建筑。村莊從遠處眺望好像懸在空中的樓閣,所以人們形象地稱它為“懸空村”。據傳說,明朝末年,崇禎皇帝四皇子的隨從因躲避戰亂來到這人跡罕至的大山深處,在半山腰上建起了家園,不斷開枝散葉,繁衍生息至今。但也有學者認為懸空村村民系伐木工人的后代,……[詳細]
  北洸村位于山西省晉中市太谷縣北洸鄉境內,距離縣城西南5公里處,南臨鳳凰山,北傍108國道、南同蒲鐵路。北洸村所處的晉中盆地屬于暖溫帶季風影響下的大陸性半干旱氣候類型,村周圍皆為農田林網,自然環境良好,交通便利。北洸村占地10000畝,村鎮建設占地2000畝,基本農田8000畝,有農戶1360戶,人口4462人,是一個以種植業和林果業為主的傳統農業村。北洸村是北洸鄉政府所在地,村內還駐有北洸鄉派出所……[詳細]
  冷泉村位于靈石縣兩渡鎮東北部,距鎮6公里,108國道隔河而行,南同蒲鐵路穿村而過,自古就是交通要道,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421戶,1211人,勞力598人,共有耕地1080畝,林地160畝,2007年被命名為“新農村建設推進村”,2010年經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評定,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2年人均收入達到9750元。村黨支部、村委會扎實開展組織建設,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在黨支……[詳細]
  高村鄉閆景村,位于萬榮縣南大門,屬于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名鎮,具有全國聞明的善文化發祥地李家大院,全村共有9個居民組,600個農戶,2380口人,外來經商500余人,學生600人,總居住人數3500余人,村鎮占地面積64公頃,地理位置復雜,南北距離3公里。全村耕地面積7200畝,果樹面積3000余畝,是個典型的十年九旱、靠天吃飯的雨養農業村,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蘋果等。村現有機井6眼,難以滿足村民……[詳細]
  村名的由來:始建于北齊(561-577),相傳當時人們發現北郊有塊地方夜間發光,故起名為光村;厩闆r:光村位于澤掌鎮中部,有4個居民組,396戶,1585口人,勞力數740人,其中黨員32人。耕地面積3160畝,近年來支村委一班人,團結一致、勤奮敬業,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主導產業以設施農業、畜牧養殖為主。該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目……[詳細]
  禮舍只是江南一個普通的小村子,并沒有迷人的風景,但因為這里走出了共和國統計事業的兩位奠基人:薛暮橋、孫冶方。從這個意義上說,禮社應該算是統計人的圣地。禮舍村子不算很大,卻很古樸,有點年頭的老屋隨處可見,村頭的櫥窗展示著小村的古貌并指點著這里近百位名人的故居,村口的“義莊”保存依然完整,那是薛氏先人給后代留下的最低生活保障的載體,距義莊不遠是村子新建的老年活動中心和一個很不錯的小公園,民居一例青瓦白……[詳細]
  新葉村位于浙江省建德市大慈巖鎮,距大慈巖風景名勝區6公里,距諸葛八卦村11公里,由330國道可達村里。2000年,它被批準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有著800年歷史傳承的新葉古民居,被譽為中國最大的明清古民居建筑露天博物館,村中古巷、古祠、古塔保存完好,是浙江省文物局、省建設廳批準的歷史文化保護區。新葉村地方文化豐富,有“新葉昆曲”、“新葉三月三”兩項浙江省非物質遺產,另有3個項目入選杭州市級非遺名錄……[詳細]
  嶼北村位于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楠溪江的上游,隸屬永嘉縣巖坦鎮,素有“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美譽。全村占地面積2.8平方公里,距縣城60多公里,三面環山,一面臨溪,自然環境十分清幽。嶼北原名菰田,因村南有一座菰嶼小山,宋朝時汪氏祖先從后棠灣移居菰嶼小山之北,故更名“嶼北”?谷諔馉、解放戰爭時期,嶼北曾是0甌北中心縣委駐地。嶼北村歷史悠久,文風鼎盛,人才輩出,自古即有“溪山小鄒魯”之美譽。汪氏一族先后出狀……[詳細]
  山頭下座落在金華和義烏交界處,杭金公路南面,潛溪東側。整個村落建造在一座名叫“蝴蝶形”的小山坡上。山頭下為“一代詞宗”、梁時尚書令沈約后裔的聚居地。明景泰七年,沈約三十一世孫由義烏沈宅遷居山頭下。沈約之三十六代孫沈文杰為五個兒子造了五座廳堂住宅,使該建筑群具備了整體的格局.以后的建筑就依此而發展:該建筑群至今還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22幢,民間仿西洋民居4幢,其中絕大多數是清代建筑;除規模宏大的民……[詳細]
  高遷村位于仙居縣白塔鎮境內,毗鄰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神仙居、景星巖。高遷村建于元代,建筑保留了明清的風貌,是浙江中部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古村落。高遷村以自南向北的月鹿河為界,分為上屋、下屋兩個行政村。目前,高遷下屋村對外開放旅游,主要包括6座四合院式宅院,共十一透,其中有余慶堂、積善堂、日新堂、慎德堂、省身堂、思慎堂、新德堂、旗桿里等民居院落,為古村落歷史建筑精華部分。各院落中心軸線左右對稱,中心軸線……[詳細]
  大濟村是中國生態環境第一縣慶元縣城邊上的一顆明珠,距城區兩公里,有394戶,1530人,2002年,被列入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近年來,在村兩委的帶領下,采取政府引導,集體補助,群眾投工投料,整村推進的方法,開展以改路,改水,改廚,改廁,改圈為重點的村莊環境整治,著力改善村容村貌,經過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各方面得到迅速發展,是遠近聞名的“小康示范村”,2005年被授予“市級文化示范村”,“縣級衛生村……[詳細]
  南閣,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為章氏聚居之地,是明代直臣章綸的故里,保存有牌樓群、尚書第、篤忠堂以及墓葬等等。二○○一年,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閣,地處雁蕩山北部,因與北閣遙遙相對而得名。由南閣上街村、下街村、果木場三個行政村組成。西鄰顯勝門,南依鳳凰山,北瀕南閣溪,山巒迭翠,奇峰矗立,溪流壯闊。南閣村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向為章氏聚居之地,是明代直臣章綸的故里。有關章氏遺跡,保存有牌樓群、尚書第、篤……[詳細]
  許家山石屋古村內石屋、石巷、石院、石墻、石板橋,分布錯落有致,這是寧波市迄今為止發現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屋古村,也是浙東沿海山地石屋建筑群落的典范,成為浙東旅游線上的一顆明珠。從寧?h城往東13.5公里,就到了茶院鄉許家山,踏上曲折的石板路,你仿佛進入時間隧道,一步步回到幾百年前。許家山的歷史可追溯到南宋末年,據當地《葉氏宗譜》記載,700年前原居東倉的葉大卿父子避亂至此,定居繁衍。后來增加了……[詳細]
  婺城區湯溪鎮寺平村,坐落于省級風景名勝區——九峰山腳下,第五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是中國最漂亮的磚雕民居村,也是中國古代十大美女銀娘之鄉。距湯溪鎮6公里,全村現有農戶468戶,人口1650人。寺平戴氏祖先從元末遷徙于此,繁衍至今已有七百余年歷史,據說明憲宗時期村中有“銀娘”被選入宮成為“娘娘”后,村中逐漸興旺,二十四座主要廳堂構成“七星伴月”布局。走進寺平,村中的古宅廳堂清逸秀麗,長弄蜿蜒,阡陌縱橫……[詳細]
  稽東鎮冢斜村位于紹興縣南部山區,地處省道紹甘線與縣道車竹線的交接處,其東、南毗鄰紹興縣王壇鎮南岸村,西、北與本鎮車頭村接壤,距紹興市區32公里,東接王壇鎮,南界嵊州市與諸暨市壤,北與平水鎮毗鄰。位于會稽山脈南麓的冢斜古村四周環山,北有秦望山南的大龍山,西有象鼻山,南有轟溪山,小舜江北溪從村北來,環繞村東而去,山青水秀,風景優雅。冢斜古村南北長約150米,東西長約400米,村域面積3.82平方公里![詳細]
  黃村是一個千年古村,這是山水與人文景觀結合最完美的地方。它位于休寧縣城南15公里處,緊靠休婺公路,全村6個村民組,213戶,823人,轄區面積5.3平方公里,其中水田840畝、茶園1600畝,山林5200畝,以糧、林、茶三大經濟為主,F保存有眾多明、清、民國三朝時代的古民居,特別是建于明嘉靖年間的進士第、中憲第、黃村小學、月池塘。還有蔭馀堂、上門廳、男祠、女祠、鄉賢里、尼姑庵、關帝廟、牌坊群等眾多……[詳細]
  關麓村,位于碧陽鎮西南,距縣城7公里,總面積5.13平方公里,黟縣——祁門縣柏溪公路縱貫全村,交通較為便捷。該村地處武亭山麓、西武嶺腳,因西武嶺有“西武雄關”之稱,因此得名;又因過去黟縣通往祁門、安慶、江西等地的主要古驛道經過村嶺,故別名“官路下”。 關麓村現有古民居40多幢,景區面積3公頃,代表性建筑為宅體相通、造型精美的“八大家”住宅群,經典之作為多姿多彩、美侖美幻的“民居壁畫”,2010年接……[詳細]
  三洲村位于長汀縣城南34公里,距龍長高速公路河田出口8公里,是三洲鎮政府集鎮所在地,也是三洲鎮萬畝楊梅基地的核心村。全村總土地面積10443畝其中耕地面積2704畝,林地面積7739畝。三洲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四面環山,海拔低,在240-560米之間,為盆地地形。山地多為低矮的緩面地貌,為酸性巖紅壤,耕地以砂壤土為主。地勢較平坦,光照充足,年均溫度在18.8-19.2℃之間,年均降雨量15……[詳細]
  中心村位于適中鎮的中心,東至上方山,西、南均與中溪村相鄰,北以賴山隔與洋東村為界。319國道貫通全境,距龍巖市區36公里。中心村是適中鎮的政治、經濟、貿易、文化中心,自古以來是適中歷屆政府的所在地,是新羅區、永定縣、漳平市、南靖縣等縣(市、區)的邊境經濟貿易中心。鎮政府、中學、醫院、國稅、地稅、農行、信用社、11萬伏變電站、供電所等單位均在該村轄區內,是新羅區最大的行政村。中心村耕地面積1980畝……[詳細]
  漈頭村位于屏南縣中部,距屏南縣城僅5公里。始建于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至今千余年歷史,是屏南歷史上“四大書鄉”的領銜者,曾有“屏南好漈頭”之美譽。漈頭村的科舉文化、民俗文化、戲劇文化、武術文化、飲食文化以和文化古跡名聞遐爾,享有屏南“四大書鄉”之首的美譽。歷代科舉人士達200余人,可謂名人輩出,其中有參與編修明《永樂大典》的黃童,有深受林則徐關注的“叔侄兩進士”張方矩、張正元,有編纂《國音寶……[詳細]
   龍巖市連城縣廟前鎮的芷溪村,是一個客家萬人古村落。聚居著黃、楊、邱、華四姓客家人,以黃、楊兩姓居多。明清以來,芷溪村先民先后興建了68座古祠、138幢古民居。這些明清時期的古建筑除一部分是專門作祭祖聯宗之用外,其余都是祠居合一的復合型建筑,普遍采用客家地區“九廳十八井”結構布局建造,庭院舒暢,雕梁畫棟,飛檐翹角,美輪美奐,被客家學研究人士譽為客家“大宅門”。 漁溪公祠:楊姓“漁溪公祠”興建于康熙……[詳細]
  琴江滿族村位于福建閩江下游南岸,村域總面積0.6平方公里,總戶數157戶,總人口418人,其中:滿族203人,是福建省唯一的少數民族滿族村,也是當前我國江南數省最集中的旗人聚居地。琴江原為“福州三江口水師旗營”,是清代全國四大八旗水師之一,也是目前我國東南沿海僅存完整清代水師軍事城堡,迄今已有近三百年的歷史。這里古跡眾多,人才輩出,文化底蘊深厚,水陸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優越,已成為中華八旗文化的“活……[詳細]
  大源村概況 大源村位于新橋鄉東北部,處閩贛交界,北接江西黎川縣,距鄉政府所在地8公里,轄4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693人;耕地面積1090畝,林地14215畝,生態公益林2265畝。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7321元。大源村歷史悠久。村中戴氏、嚴氏2座宗祠已有280余年的歷史,同鄧植將軍墓、石拱橋群、戴氏官廳一并被納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文昌閣、南溪圣殿、州司馬第、茶花隘、古驛道及清乾隆、……[詳細]
  閩安村地處福州市馬尾區的東郊,是個聞名遐邇的歷史名鎮,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于2010年12月被評為全國歷史文化名村、2013年9月被評為閩臺鄉村旅游試驗基地。我村地處閩江口下游北岸,四面環山,104國道東西橫貫,是馬尾進入亭江的東大門![詳細]
  釣源是一個千年古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并先后被評為國家3A級風景區、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省級生態村、江西省4A鄉村旅游示范點。釣源古村座落在江西井岡山下,距吉安市區18公里,是北宋一代文宗、政治家歐陽修宗裔、后裔聚居之地,由唐末博士,歐陽修的高叔祖歐陽弘肇基。南宋年間,歐陽修的七世孫歐陽騰繼嗣釣源。幾經繁衍生息,歐陽氏族逐漸成為當地名門望族。釣源可確認的五品以上的-20余人,進士9人。釣……[詳細]
  竹橋古村位于縣城北10公里。村前一溪如帶,良田萬頃,村口有四人合抱古樟一株,村內還有賜福廟和紫瀾閣遺址。村后茂林修竹,鳥鳴樹幽。村口總門樓,始建于元末明初,總門樓前有多邊形古井三口,用雕花石欄圍成,成“品”字形排列,寓意吃了這品字形的井水,不管是為人、為學、經商都要講究品德。門樓內房舍儼然,戶近兩百,人近千丁。村內有水塘七方,均由石塊砌成,中間為一月塘,形成七星伴月之象。俯瞰全村,形似一柄巨扇,1……[詳細]
  關西村位于關西洞的小盆地之間,中央有一條南北向九曲十八彎的關西河。青峰東立,古塔西護,東山南聳,關水北流,山環水抱,天然形勝,面積約2平方公里。關西客家圍屋群客家文化以“古”、“綠”相交輝映,向世人展示其“文武合一、耕讀合一、官商合一、村圍合一”獨具魅力的客家文化。贛南客家圍屋習俗是典型的客家民居的風俗,在贛南分布廣泛,以方形圍為主!瓣P西圍屋”是客家居民的杰出代表!瓣P西新圍”是指距江西省龍南縣……[詳細]
  虹關,地處贛東北的婺源北部浙源鄉境內,距縣城43公里,現有住戶830戶,人口3000人,15個自然村,水田2810畝,茶地1120畝,山林2890畝,森林覆蓋率87%。于南宋建炎年間詹姓遷居始建,因是古代饒州通往徽州的必經之路。據載:建村遷居落戶時“仰虹瑞紫氣聚于闕里”,故取名“虹關”,又名“虹瑞關”。虹關座落于春秋時期的吳(國)、楚(國)兩國劃疆之地的浙嶺南麓,故有“吳楚鎖鑰天雙地,徽饒古道第一……[詳細]
  滄溪村位于江西省浮梁縣東北部,東經117°18′45″北緯29°45′30″,屬浮梁縣勒功鄉管轄,東鄰浮梁縣江村鄉,南毗浮梁縣勒功鄉石溪村,西連浮梁縣勒功鄉勒功村,北接安徽省祁門縣。距瓷都景德鎮和浮梁縣城60公里,距離景(景德鎮)黃(黃山)國際旅游公路4公里,距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安徽省黟縣古村落宏村、西遞100余公里。 滄溪村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物產豐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7℃,年平均……[詳細]
  李家疃村位于淄博市周村區王村鎮東南3公里處,與濟南市的章丘市接壤。村莊地勢平坦,309國道從村北穿過。十九世紀初葉,李家疃村有很多人到南方做綢緞、布匹生意,買賣興隆,財源亨通,所賺銀兩大多用于買土地、建房屋。當時最豪華的建筑是9座不同形式的庭院,建在村莊的中軸線上,南北貫通,九門相沖,房屋寬敞高大,造型美觀。建筑所用木料考究,房頂用精致瓦和獸形瓦裝飾。其中還建造了5座兩層樓房(現存3座),挺拔高聳……[詳細]
  趙李橋鎮羊樓洞村座落在盛產名茶的松峰山腳下,幕阜山西段余脈北麓平畈上。北距赤壁市區30公里,西距趙李橋鎮區4公里,東南毗鄰崇陽縣,交通便利,趙崇省道穿境而過。羊樓洞村下轄二十個村民小組735戶總人口2861人。全村版圖面積16.7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3萬畝,三面環山、峻嶺連綿、土質肥沃、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456毫米,氣候溫和,年日照1758小時,無霜期250多天,年平均氣溫16.6℃.這里……[詳細]
  慶陽壩村位于宣恩縣椒園鎮西北部,距椒園集鎮12公里,距宣恩縣城19公里。全村轄10個村民小組,460戶,1706人,其中勞動力1148人。國土面積面積2.5平方公里,林地面積4966畝,常用耕地面積近2000畝,其中水田220余畝,旱地1540余畝。2013年農民年人均純收入5486元。近年來,慶陽壩村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農業,以慶陽涼亭街為依托發展旅游產業,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創新管理機制,……[詳細]
說明:數據源自網絡,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與我們聯系.
女人zoo??xx禽交
<tt id="yioty"><tbody id="yioty"></tbody></tt>

<u id="yioty"><small id="yioty"><optgroup id="yioty"></optgroup></small></u>

<b id="yiot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