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點推薦 > 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2008年10月14日,根據《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選辦法》(建村[2003]199號)等規定,在各地初步考核和推薦的基礎上,經專家評審并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價指標體系》審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決定公布北京市密云縣古北口鎮等58個鎮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
古北口鎮位于北京市東北部,距密云城區55公里,與河北省灤平縣相鄰,是北京市的東北門戶,自古為北部地區進入中原的必經之路,更是戰略上的咽喉要道,素有“燕京門戶”、“京師鎖鑰”之稱。全鎮總面積85.82平方公里,下轄9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全鎮總人口7170人,其中農業人口6708人,民族主要有漢、滿、蒙、回等7個民族。古北口鎮是北京市42個重點鎮之一,也是北京市30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之一,“司馬臺…… [詳細] |
楊柳青鎮地處京畿要沖,系西青區政府駐地,是該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境域位居津城西廂,東臨該區中北鎮、楊柳青農場,南有張家窩鎮,西南接辛口鎮,西北連武清區,北臨北辰區。轄區面積64平方公里,鎮區建成面積13平方公里,鎮政府轄有25個行政街村、29個居委會,總人口12萬,是天津市與環渤海經濟區最大的鄉鎮。楊柳青鎮距天津市中心16公里,離天津機場30公里,到天津港50公里,有西青道、津楊公路等直通市區…… [詳細] |
邯鄲市峰峰礦區轄鎮。1958年建南大社公社,1981年改大社鄉,1984年改鎮。1996年香山鎮并入。位于礦區北部。邯(鄲)峰(峰)公路、峰(峰)武(安)公路過境。轄大社、樂意莊、南旺、薛村、莊里、南崗、寺后坡、彥亭、牛兒莊、南頭、北羊、張莊、香山、西屯、東屯、佐城、磨屋17個村委會。工業以煤炭、建材為主。有30多座小煤礦。東部紫礦土、膨潤土儲量豐富,品質優良。農業主產小麥、玉米,盛產蘋果。古跡有…… [詳細] |
[天長概況]天長鎮地處河北省西南部,與山西陽泉接壤,距井陘縣城15公里,共轄49個行政村,人口4.5萬人, 面積102平方公里。天長歷史悠久,名起于漢代,唐設天長軍,后晉改為天威軍,宋熙寧八年(1075)至公元1958年為縣治之所,至今已有900多年歷史,共有國家級文物保護點1處,省級7處,市縣級29處。2006年被河北省命名為河北省歷史文化名鎮,現正在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境內石太鐵路、石太高…… [詳細] |
澤州縣轄鎮。1965年設大陽公社,1983年建鎮。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府32公里。面積52.6平方公里,人口2.6萬。大板鐵路和巴馬公路、東大公路、陳大公路過境。轄一分街、二分街、三分街、四分街、西大陽東街、西大陽西街、王家莊、金湯寨、陡坡、向東、大南溝、小南溝、嶺東、河底、李家莊、趙莊、都家山、劉家莊、馬頭山、香峪、靳溝、翟溝、宋家掌、南社、東山、西山、廟南溝27個村委會。鄉鎮企業以煤炭、鑄造、…… [詳細] |
王爺鎮位于錦山鎮西南20公里處,東界旗內四十家子鄉,北界旗內大牛群鄉,總土地面積為3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0275畝,總人口27953人。其中蒙古族15694人。王爺府鎮轄19個村民委員會。 王爺府鎮原名錫伯格莊。為清代喀喇沁右翼旗札薩克郡王府邸,故稱王爺府。王府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其初,蘇布地子固魯思奇布于后金天聰九年(1635年)受札薩克銜,后曾建府于現龍山鄉之龍頭山下! [詳細] |
多倫諾爾湖在內蒙古多倫縣北上都河西南岸。從達里諾爾湖西行16公里,便到了多倫諾爾湖。多倫諾爾湖總面積2.2平方公里,湖內多涌泉,水質優良,以盛產鯉魚而聞名。相傳,原來多倫諾爾湖內并沒有鯉魚,康熙皇帝在達里諾爾湖釣過魚后,來到多倫諾爾湖,見湖中無魚,偌大水面,白白空余,便叫人用駱駝從黃河馱來數十尾鯉魚,放養湖中。至今人們仍把多倫諾爾稱鯉魚泡子。當年用牛皮口袋馱來的數十尾鯉魚的后代不斷繁衍,成為這里的…… [詳細] |
牛莊鎮地處海城市區西部20公里,總面積53平方公里,人口3.7萬。海溝鐵路、大盤公路東西橫縱,鞍營、牛高速公路南北貫通。交通便利、水土肥美,古往今來,一直是周邊 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中心,聞名久遠的古鎮。 牛莊鎮的優勢在于商業歷史的悠久,早在150年前這里就是全國有名的通商口岸,成為東北地區較為繁榮的陸路、水路貿易中心。近年來服裝行業集團化生產和規;洜I成為全鎮一大經濟支柱。另外,全鎮食品文化尤…… [詳細] |
1956年置葉赫鎮,1961年改公社,1980年改葉赫滿族公社,1983年置葉赫滿族鄉,1986年建鎮。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府44公里,面積265平方公里,人口3萬。鎮府駐葉赫。四(平)葉(赫)、郭(家店)葉(赫)公路過境。轄新立、楊木林子、白木匠、板倉子、興隆、張家、永和、葉赫、雙合、營盤、砬子溝、英額堡、東升13個村委會和東街、西街2個居委會。鄉鎮企業有水果罐頭廠。農業主產玉米、稻谷,特產榛子、…… [詳細] |
烏拉街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國家星火密集區龍潭區內,地處松花江上游、松花江沖積平原始段。南望龍潭山,北筇銜鳳凰閣、西臨松花江東倚長白山眾余脈、方圓188平方公里,是一塊礦物產資源豐富、農業比較發達的一塊風水寶地。烏拉街古為城,今為鎮,是祖國東北松花江畔“資深”的關東文化名鎮。遠在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滿族的祖先肅慎人就勞動、生息、繁在這個依山傍水的地方,從已發現的五處古文化遺址中可以看出,當時人們選擇…… [詳細] |
璦琿鎮位于黑河市愛輝區東南部,黑龍江中上游,與俄羅斯隔江相望,地理位置在東經126度5分, 北緯49 度30分。鎮內地勢平坦,土壤為草炭型黑土和沙礫土,土壤肥力較高,植被為松闊混交人工林,轄區總面積211 平方公里 ,鎮下轄22個行政村 ,總人口11,800人,農業人口8,156人,全鎮共有耕地面積16萬畝,草原面積2萬畝,林地面積4萬畝,水面面積1萬畝,是愛輝區農業、旅游業、畜牧業綜合發展的大鎮…… [詳細] |
新場鎮是浦東最后一塊文化遺產,它的江南水鄉古鎮風貌的完整性、原真性,有“小小新場賽蘇州”之譽,不管是從歷史文化角度評價,還是從旅游休閑新場鎮角度觀賞,在浦東都是獨一無二的。新場的桃園是南匯區一年一度桃花節的主景點之一,所產“新鳳蜜露”桃子獲上海2001年農副產品金獎,并已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原產地域標志。新場鎮交通便捷,南匯的主動脈,滬南公路貫穿新場的腹部,滬蘆高速公路由北向南穿越全鎮.新場鎮于2…… [詳細] |
春秋戰國之前,長江口形成古海岸,練祁河畔(現西門老街一帶)已有人類活動,至梁天監(502—519)形成聚落。唐代嘉定古鎮因練祁河得名,稱練祁市。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1218年1月7日)設縣治,依年號命名嘉定,延垂至今。2000年9月,嘉定鎮撤鎮建街道。 嘉定鎮于1991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為上海市四大歷史文化名鎮之一,素以人文薈萃聞名,向有“教化嘉定”美譽。境內歷史名勝和人文景觀眾多,其中始建…… [詳細] |
昆山市轄鎮。古名錦溪,年南宋改陳墓村,清改陳墓鎮。1958年建淀西公社,1962年改陳墓鎮,1965年改成茂公社,1981年改陳墓鎮,1992年更名錦溪鎮。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區23公里。面積82.1平方公里,人口4.8萬。有多條公路過境。為典型水鄉澤國,航道過境。轄徐涇、虬澤、虬西、虬南、南生浜、盛塘、西盛、紅霞、張南、張家厙、張北、計家墩、馬援莊、東莊、北管涇、阮家浜、周家浜、顧家浜、袁家甸、…… [詳細] |
江都市轄鎮。1949年為邵伯鎮,1959改公社,1964年復建鎮。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府10.5公里。面積55平方公里,人口5.4萬;唇反┰芥偩,京杭大運河貫穿南北。轄公路、高蓬、謝莊、張橋、馬蕩、竇橋、孫橋、謝婁、邵莊、艾菱、崔橋、南渡、運河、許莊、梁莊、先進、漁業17個村委會和青云、廟巷、壩巷、甘棠、蟾宮、北河、南郊7個居委會。農業主產稻、麥。邵伯湖河盛產魚、蝦、蟹、鱉,邵伯菱尤為著名。鎮…… [詳細] |
余東,是一座有著1300多年文字記載歷史的古鎮。她位于海門市中部,素有“鳳城”之美譽,是長江之畔一顆璀璨的明珠。東與海門港新區相連,南與常樂、悅來鎮相接,西與四甲鎮相鄰,北靠正余鎮。距海門市區25公里,北枕204國道、335省道,南接寧啟高速,湯正公路、五泰公路貫穿南北,王川公路、省級老通呂公路橫跨東西,與上海僅一江之隔。西至南通興東機場、南通港僅30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全鎮區域面積68…… [詳細] |
常熟市轄鎮。1949年稱橫涇鄉,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蘆蕩公社,1983年改鄉,1992年更名沙家浜鎮。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區10公里。面積32平方公里,人口1.9萬。有多條公路通達,南瀕陽澄湖。轄廟王、永南、辛石、潘洪、徐石、張涇、陸家、洋浩、安全、新涇、龔浜、三家、草蕩、倪家橋、下浜、北橋、曹浜、王曹、雙浜、湖浜、前蕩、漁業22個村委會和沙家浜居委會。農產以水稻、小麥、油菜為主,特產陽…… [詳細] |
仙居縣轄鄉。1950年建皤灘鄉,1958年改管理區,1959年設置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23.5公里。面積67平方公里,人口1.4萬。臨(海)石(柱)公路過境。轄金坑口、楓樹橋、大丘田、前陳、后地、橋頭、前園、格坑、山下、長埂、皤灘下街、下洪、皤灘上街、呂前、湯坎頭、萬竹口、萬竹王、董坑、陳山頭19個村委會。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有銀杏、柑橘、茶葉、蠶繭。工業有花崗巖、刀具、木制…… [詳細] |
巖頭鎮地處永嘉縣北部、楠溪江中上游,土地總面積56.1Okm ,是一個以山地為主、河谷盆地兼備的半山區鄉鎮,也是永嘉縣北部山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擁有“四張名片”:一是人口大鎮,全鎮總人口達4.6萬人,位居全縣第四位,方圓65km2,轄管36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二是文化名鎮,全鎮共有晚唐以來的古村落10個,其中“七星八斗”芙蓉村、“文房四寶”蒼坡村、“金山麗水”巖頭村爭奇斗艷、美奐美侖、獨樹一…… [詳細] |
龍門鎮地處富陽市南部,面積18平方千米,與本市常安、上官、環山等鄉鎮相鄰。全鎮11個行政村,總人口7518人,其中百分之九十的人口居住在龍門大村,鎮政府駐地在龍門村,龍門村為全市最大的村莊,因龍門山而得名。全鎮四面皆山,山勢南高北低,是一個小盆地。龍門山掘起于東南端,大頭山盤踞于西南一隅。龍門山主峰杏梅尖海拔1067.6米,為本市最高峰。全境土地占66.7%,耕地占16%。.…… [詳細] |
浙江省中心鎮-- 德清縣新市鎮位于浙江省德清縣東部,東與桐鄉市相連,南與杭州市余杭區毗鄰, 北與湖州市南潯區接壤,距杭州市、嘉興市、湖州市均為50公里,距上海浦東國際機場220公里,距蕭山國際機場80公里,距杭宣鐵路、杭寧高速,滬杭甬高速均為30公里。上海至莫干山風景區公路穿城而過,黃金水道京杭大運河繞鎮達10余公里,水陸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優越。新市鎮由原新市鎮、高林鄉、梅林鄉、新聯鄉、士林鄉一鎮…… [詳細] |
許村鎮位于黃山南麓,距縣城21公里,東南分別與上豐鄉、富堨鎮相鄰,西北分別與徽州區、黃山區交界。全鎮土地面積73.7平方公里,轄15個村委會,8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9845人。許村鎮是一個以糧、林、茶為主的山區鄉鎮,2003年全鎮水田面積8355畝,旱地面積808畝,茶園面積6847畝,名優茶產量125噸,生豬年飼養量14207頭,家禽年飼養量38268羽,油菜總產量338噸,發展各項經果林110…… [詳細] |
萬安古鎮位于休寧縣城東,地處橫江之濱,是著名風景旅游勝地黃山的南大門,距黃山風景區僅40多公里。與市府所在地屯溪相連,緊鄰黃山機場,皖贛鐵路和屯黃公路橫貫全鎮,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古鎮萬安歷史悠久,人才輩出。鎮內資源豐富,古跡眾多,有聞名遐邇的古羅盤;“綠色金子”之稱的松蘿茶;歷史悠久的知名學府——休寧中學;氣勢雄偉的萬安壩;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萬安老街靜臥在風光綺麗的橫江畔,宛如一幅活動的“…… [詳細] |
水東鎮地處宣城市東南,距市區29公里?偯娣e108.4平方公里,人口3.2萬人。104省道直貫境內長達10公里,距318國道高速公路、宣杭鐵路各20公里,皖贛鐵路靜臥鎮西,水陽江穿境而過,交通便捷,早在明代水東鎮因盛產蜜棗和發達的商貿而享有盛名,現已建成名符其實的中國蜜棗之鄉、江南工貿旅游名鎮。 鎮內礦產資源極為豐富,煤炭儲量1900萬噸,石灰石4億噸,陶土1000萬噸,珍珠巖483萬噸,石英石2…… [詳細] |
位于永泰縣西南部,地處永泰、仙游、德化、尤溪、閩清五縣的結合部,距縣城56公里,203、103的省道貫穿境內,是永泰西南地區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偯娣e257.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42.43公頃,林地面積2.18萬公頃;果樹面積2.8萬公頃,轄20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3.26萬。2004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3.2億元,財政收入86.33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408元。該鎮是全縣李果生產地,現有…… [詳細] |
葛源鎮位于橫峰北部,與弋陽、德興、上饒三縣交界,距縣城35公里,現轄8個村委會,1個林場,1個居委會,91個自然村,人口3.1萬人,面積115平方公里,林地面積11.8萬畝,其中油茶林面積有5萬畝;耕地面積1.6萬畝,其中水田面積1.4萬畝。全鎮共設2個黨總支,24個黨支部,46個黨小組,共有黨員777人,是橫峰縣北部的區域性中心集鎮。2003年7月被評為“江西省歷史文化名鎮”,并被省建設廳推薦申…… [詳細] |
新城鎮位于桓臺縣西南部,鎮域面積44.55平方公里,轄40個行政村,3.6萬人。濱博高速公路和省道高淄路、壽濟路穿境而過,交通發達,地理位置優越。新城鎮作為桓臺縣古縣城所在地,有著722年的縣治所歷史,亦是清代詩壇領袖王漁洋(王士禛)的故鄉,有史可考的進士30位,舉人43位,文化底蘊豐厚,文物古跡眾多。鎮域內存有忠勤祠、王漁洋故居、四世宮保坊、齊桓公戲馬臺、耿家大院等12處文物遺存、遺址。其中,省…… [詳細] |
賈魯河、運糧河畔的朱仙鎮,唐宋以來一直是華北水陸交通要道和商埠重地,明末清初曾與廣東佛山、湖北漢口、江西景德鎮并稱中國四大名鎮。始建于戰國初期,因朱亥協信陵君“竊符救趙”而取名為朱仙鎮。是河南省人民政府確定的河南省117家重點鎮,國家選定的全國100家小城鎮社會經濟綜合開發試點鎮。中國木版年畫藝術之鄉。朱仙鎮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北距開封22.5公里,開許高等級公路縱穿全鎮,半中路橫貫全鎮東西! [詳細] |
鄭州市惠濟區古滎鎮位于鄭州市北郊,距市中心15公里,向東8公里接107國道,向南2公里即到開洛高速公路鄭州西站,境內有江山路、大河路、古須路三條省級道路。轄區面積53.18平方公里,有10個行政村,74個村民組,2.68萬人。全鎮共有企業25家。 古滎鎮歷史上是著名的滎陽故城,早在公元前3000~5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勞動、生息在這塊土地上,公元前六、七世紀,鄭國在此建設古城墻,是當時的政治經…… [詳細] |
竹溝鎮位于確山縣西30公里處,全鎮轄15個行政村,2.8萬人口,總面積185平方公里,是一座交通便利,基礎設施日臻完備,服務體系完善的新興小城鎮,也是革命老區,素有革命圣地——“小延安”之美譽。竹溝鎮物華天寶,資源豐富,現已查明有各種礦藏23種,其中鐵儲量100萬噸,鉛、鋅儲量240萬噸,石灰石、水泥石2.5億噸,瑩石10萬噸,石英石90萬噸,花崗巖、大理石儲量3億立方米,堪稱“豫南建材基地”,竹…… [詳細] |
汀泗橋鎮歷史悠久,名揚天下。汀泗河分東、西雙岔道自南北縱貫鎮區,鎮中古橋始建于1247年,為湖北省現在最古老的石拱橋。北伐戰汀泗橋戰役而斐聲海內外。全鎮國土面積180平方公里,人口3.5萬人。 汀泗橋鎮交通便利,京廣鐵路、107國道夾鎮而過,京珠高速公路在此有一出口,是鄂南物資主要集散地之一,素有“小漢口”之稱,1961年召開了全國農村集市貿易現場會。郵電通信快捷,網絡通訊暢達。公共事業發展,服…… [詳細] |
龍港鎮地處鄂贛邊界,南依幕阜山脈,北瀕富河上游,交通便利,物產豐富,山川毓美,人文薈萃,是湖北省東南邊陲的歷史名鎮。 龍港鎮位于東經114°53′,北緯29°33′,與江西省武寧縣泉口鎮接壤,地勢南高北低,江西的朝陽河和洋港桂花河匯集于境內的龍港河經富河注入長江;面積255平方公里,擁有山場20萬畝,耕地5萬畝,轄33個行政村(居委會),總人口9.8萬,鎮區常住人口1.8萬。 龍港交通便利,106…… [詳細] |
枝城鎮位于宜都市東南部,東隔長江與枝江市相望,東南與松滋市接界,南與松木坪鎮相鄰,西與王家畈鄉、聶家河鎮相連,北與姚家店鄉、陸城辦事處接壤。 全鎮轄28個村,3個社區居委會,現有國土面積239平方公里,山林面積62788.5畝,耕地面積56427畝,其中水田34260畝,總人口達87881人,農業人口65107人,占總人口的74%。 全鎮境內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大部分地區屬于武陵山脈的丘陵地帶…… [詳細] |
靖港鎮和格塘鎮成建制合并設立靖港鎮靖港鎮,位于湖南省長沙市湘江下游西岸,距離長沙城區約為30公里,屬望城縣所轄鄉鎮。地理上為洞庭湖流域南緣的大眾垸區;南部、西部和北部分別與本縣新康鄉、格塘鄉與喬口鎮相鄰,東面隔湘江與銅官鎮相望。目前由長沙市區直達望城縣城的高等級公路雷鋒大道直接延伸至該鎮,水陸交通十分便利。 2003年12月31日,全鎮劃分為2個居民委員會和17個行政村2個居民委員會:蘆江和新壩堤…… [詳細] |
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永順縣因小說《芙蓉鎮》改編的同名電影《芙蓉鎮》在此拍攝而得名! ≤饺劓偸且蛔哂袃汕隁v史的古鎮,位于酉水之濱,距縣城51公里。原為西漢酉陽縣治所,因得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達洞庭,自古為永順通商口岸,素有“楚蜀通津”之稱。享有酉陽雄鎮、湘西“四大名鎮”、“小南京”之美譽! ≤饺劓傑饺劓偛粌H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千年古鎮,也是融自然景色與古樸的民族風情為一體的…… [詳細] |
亙古美麗的東江迤邐而下的北干流與南支流交匯一處,形成一河三埠的風水寶地——石龍石龍北靠廣州,南臨深圳,毗鄰香港,距廣州69公里,深圳78公里,歷來都是東江水運的重要港口。石龍己有800年的悠久歷史,自宋代開始這里有人定居。由于東江穿境而過,航運極為便利,石龍在明末清初就己是嶺南重鎮。在以水路為主要運輸渠道的年代,石龍己經成為東江運輸的交通樞紐、咽喉之地,控制著大米和木材等主要農產品的流通,對整個廣…… [詳細] |
秋長街道位于惠陽中南部,東南與淡水街道連接,西南與深圳市坪山、坑梓、龍田街道接壤,北部與新圩東北部毗鄰三和街道,區位優勢明顯,交通條件優越,S358、X225、惠南大道、惠陽環城路縱橫交錯。轄區總面積為109.9平方公里,設10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居委會,下設184個村民小組,5個居民小組。街道戶籍人口32542人,流動人口約17萬人。共有黨支部182個、1502名黨員(其中非公黨支部66個,“兩新…… [詳細] |
洪陽鎮位于普寧市東北部,面積6 6 . 3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 . 5 萬畝,山地面積3 . 2 萬畝,轄3 2 個村委會和2 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14.4萬人,是著名的果鄉、僑鄉,有僑胞和港澳臺同胞5 萬多人,F有鎮區建成面積約8 平方公里,人口約3 . 5萬人。洪陽交通便捷,省道1 9 3 0 線和占棉線、白馬線穿鎮而過,鎮區距揭普高速公路出口2 公里。明萬歷三年(1 5 7 5 )普寧…… [詳細] |
儋州市轄鎮。1957年置中和鎮,后改公社,1983年設區,1986年復建鎮。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府50公里。面積51.5平方公里,人口2.7萬。有公路接那(大)干(沖)公路。轄高第、水井、山春、靈春、和平、五里、七里、環龍、黃江、長村、橫山11村委會和中和1個居委會。鎮辦企業有木材加工廠、修理廠、副食品加工廠、農具廠、自來水廠和旅游業。農業主產水稻、花生。境內有東坡書院、桄榔庵、東坡井、寧漸庵等古…… [詳細] |
鋪前鎮位于文昌市的最北部,面積134.7平方公里,東、西、北三面環海,海岸線長38公里,南面與錦山鎮、羅豆農場毗鄰,同美蘭機場隔海相望。全鎮有4個圩,12個村(居)委會,154個自然村,共有3.8萬人,華僑4.7萬人,是文昌市的僑鄉、魚米之鄉! 1、土地資源。該鎮共有耕地3.8萬畝,沿海沙地9萬畝,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適宜種植水稻、果瓜菜、熱帶經濟作物、高低位池海水養殖等。境內有隆豐小(一)型水…… [詳細] |
說明:數據源自網絡,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與我們
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