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區劃代碼 | 面積 | 簡介 |
蘇州高新區(虎丘區) | 320505000000 | 332km2 | 蘇州高新區(虎丘區)位于蘇州城西部。面積223.36平方千米。轄滸墅關鎮、通安鎮和獅山街道、橫塘街道、楓橋街道、鎮湖街道和東渚街道,下設江蘇省蘇州滸墅…[詳細] |
吳中區 | 320506000000 | 2231km2 | 吳中區地處蘇州市域地理中心和長江三角洲經濟圈腹地,北與蘇州古城、工業園區、高新區接壤,南臨吳江區,東接昆山,西銜太湖,與上海、杭州、南京均在2小時交通…[詳細] |
相城區 | 320507000000 | 490km2 | 相城區地處蘇州市域地理中心,面積489.96平方公里,水域面積占比近40%,下轄4個鎮、7個街道,擁有1個國家級經開區、1個蘇相合作區、1個省級高新區…[詳細] |
姑蘇區 | 320508000000 | 83km2 | 蘇州市宣布合并位于古城區的滄浪、平江、金閶三區為姑蘇區,縣級市吳江市撤縣設區。區劃調整后蘇州城區將直接與上海接壤,此舉將有利于加強蘇州中心城市首位度和…[詳細] |
吳江區 | 320509000000 | 1238km2 | 吳江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美譽,公元909年建縣,區域總面積11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1.26萬,下轄黎里、盛澤、七都、桃源、震澤、平望、…[詳細] |
蘇州工業園區 | 320571000000 | 278km2 | 蘇州工業園區隸屬江蘇省蘇州市,位于蘇州市城東,1994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同年5月實施啟動,行政區劃面積27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區80平方…[詳細] |
常熟市 | 320581000000 | 1276km2 | 常熟市位于江蘇東南部,是蘇州下轄的一個縣級市。該市處于長江三角洲經濟發達地區,扼長江黃金水道咽喉,位于東經120°33′—121°03′,北緯31°…[詳細] |
張家港市 | 320582000000 | 990km2 | 張家港市地處北緯31°43′12″~32°02′,東經120°21′57″~120°52′,張家港市ID號:320582,位于長江下游南岸,江蘇省東南…[詳細] |
昆山市 | 320583000000 | 932km2 | 昆山位于東經120°48′21″~121°09′04″、北緯31°06′34″~31°32′36″,處江蘇省東南部、上海與蘇州之間。北至東北與常熟、太…[詳細] |
太倉市 | 320585000000 | 823km2 | 太倉,位于江蘇省東南部,由蘇州市代管。太倉文化底蘊豐厚,工業發展迅速,是蘇州地區最后一個踏上高速發展快車道的縣級行政區,經濟增速位居蘇州市域第一位,太…[詳細] |
地名由來: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因境內姑蘇山改名蘇州。相傳夏代有一位很有名望的謀臣叫胥。因幫助大禹治水有功,深受舜王敬重,封他為大臣,并把江東冊封給胥。從此,江東便有了“姑胥”之稱!肮谩笔钱敃r荊蠻語的擬聲詞,無義!榜恪弊植怀S,就改用一個讀音相近的“蘇”!疤K”(“蘇”的繁體字)由草、魚、禾組成,象征魚米之鄉。于是“姑胥”就成“姑蘇”了。
2023年2月,2022年中國地級市科技創新發展總指數排名發布,蘇州市位列第1。
2023年2月,2022年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發布,蘇州市位列第7。
2023年1月,國家郵政局公布2022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城市排行榜,蘇州市位列第9。
2022年,蘇州市GDP總量為23958億元,位列2022年江蘇省各地市GDP排名第1位。
2022年12月,2022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地級市)榜單出爐,蘇州市當選。
2022年10月,中國106個大城市名單出爐,蘇州市排名第26位,為Ⅰ型大城市。
2022年9月,全國愛衛辦確定蘇州市為2021年度全國健康城市建設樣板市。
2022年8月,國家知識產權局確定蘇州市為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城市。
2022年7月,蘇州市觀前街區、同里古鎮被確定為第二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
蘇州位于長江三角洲中部、江蘇省東南部,地處東經119°55′~121°20′,北緯30°47′~32°02′之間,東傍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長江,總面積8657.32平方公里。全市地勢低平,境內河流縱橫,湖泊眾多,太湖水面絕大部分在蘇州境內,河流、湖泊、灘涂面積占全市土地面積的36.6%,是著名的江南水鄉。
蘇州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2019年平均氣溫17.5℃,降水量1216.2毫米。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自然條件優越。主要種植水稻、麥子、油菜、林果等。低洼塘田較多,出產蓮藕、芡實、茭白等水生作物。特產有鴨血糯、白蒜、柑橘、枇杷、板栗、梅子、桂花、碧螺春茶等。長江刀魚、陽澄湖大閘蟹和太湖白魚、銀魚、白蝦等為著名水產品。
蘇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2500多年歷史,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時代的位置上,基本保持著“水陸并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以“小橋流水、粉墻黛瓦、史跡名園”為獨特風貌,是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市現有文物保護單位870處,其中國家級61處、省級127處。
蘇州是全國重點旅游城市。平江、山塘歷史街區分別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和中國最受歡迎的旅游歷史文化名街,F有保存完好的蘇州園林60余個。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等9個古典園林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⑶、盤門、靈巖山、天平山、虞山等都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太湖絕大部分景點、景區分布在蘇州境內。
蘇州自有文字記載以來,已有4000多年歷史。公元前十一世紀西周泰伯、仲雍南來,號勾吳。春秋時,東周壽夢于公元前585年稱王,建吳國,吳王闔閭于公元前514年始建蘇州城,為吳國都城。戰國時先后屬越、楚,秦代建置吳縣,為會稽郡治所。漢代設吳郡。三國時屬孫權吳國。南朝時屬梁,設吳郡。隋開皇9年(589年)始稱蘇州。宋為平江府。元改平江路為治所。1356年張士誠改稱隆平府。明洪武2年(1369年)稱蘇州府。清代續為蘇州府。民國元年撤蘇州府,設吳縣。1928年建蘇州市,1930年撤銷,復稱吳縣。新中國成立后,蘇州分為蘇州市和蘇州專區兩個行政區。1953年1月之前和1958年7月至1962年6月,蘇州市曾兩次劃歸蘇州專區。1953年至1957年,無錫、江陰、宜興和武進4縣先后劃歸蘇州專區。1956年初,宜興劃歸鎮江專區。1958年初,蘇州專區與松江專區合并。是年7月,武進縣劃歸鎮江專區,11月原松江專區所屬各縣劃歸上海市。1961年,從常熟、江陰劃出部分公社,成立沙洲縣。1983年初,江陰、無錫兩縣劃歸無錫市。蘇州實行市管縣體制,下轄1市(常熟)5縣(沙洲、太倉、昆山、吳縣、吳江)和平江、滄浪、金閶、郊區4個區。之后,5個縣先后撤縣建市,其中沙洲縣更名為張家港市。1992年和1994年先后從吳縣及郊區劃出部分鄉鎮,分別設立蘇州高新區和蘇州工業園區。1993年被國務院批準為“較大的市”。2000年9月郊區更名為虎丘區。2001年初,吳縣市撤銷,并入蘇州市區,設立吳中、相城兩區。2002年,蘇州高新區與虎丘區合并。2012年9月,撤銷滄浪區、平江區、金閶區,以原滄浪區、平江區、金閶區行政區域設立為姑蘇區,撤銷縣級吳江市,設立蘇州市吳江區。2019年末,全市共有52個鎮、42個街道、1160個居委會、1017個村委會。
區劃:江蘇省·蘇州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