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區劃代碼 | 面積 | 簡介 |
宿城區 | 321302000000 | 926km2 | 宿城區是1996年9月伴隨地級宿遷市組建而設立的行政區域,是宿遷中心城市的主城區、座下區,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科教、金融和交通中心,F轄8個鄉鎮、…[詳細] |
宿豫區 | 321311000000 | 1108km2 | 宿豫區位于江蘇省北部,東接沭陽縣,南靠泗陽縣、宿城區,西鄰徐州睢寧,北隔沂河與徐州市的新沂、邳州兩市接壤。地跨北緯33°48′34″~34°09′40…[詳細] |
沭陽縣 | 321322000000 | 2299km2 | 沭陽,因位于沭河之陽而得名。沭陽縣總面積2297平方千米。古有厚鎮、渠頭、劉莊口等鎮,惜毀于兵火。明清增至36個鎮。民國期間,裁鎮設9市1鄉,后改為1…[詳細] |
泗陽縣 | 321323000000 | 1378km2 | 泗陽縣位于江蘇省北部,南瀕風光秀麗的洪澤湖,東與-總理故鄉淮安市接壤,全縣總面積1418平方公里,轄20個鄉鎮(場)。泗陽為古泗水王國都城所在地,具有…[詳細] |
泗洪縣 | 321324000000 | 2694km2 | 泗洪縣地處江蘇中北部、淮河中下游,東臨洪澤湖,西與安徽接壤,位于長三角經濟區和江蘇沿海經濟帶交叉輻射區域,行政區劃面積2731平方公里,人口110萬,…[詳細] |
經濟技術開發區 | 321371000000 | 118km2 | 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于1998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2013年1月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經開區位于宿遷中心城市南部,下轄“一鄉三街道…[詳細] |
駱馬湖度假區(湖濱新區) | 321372000000 | “駱”是“樂”與“落”的同音,取古代大金兵曾在此屯扎,故名。另一種說法:“駱馬”是為了紀念治水英雄鯀而命名的,“駱馬”就是白馬,鬃毛為黑色,《詩經》中…[詳細] | |
洋河新區(洋河度假區) | 321373000000 | 洋河新區(洋河度假區)…[詳細] |
地名由來:春秋時為鐘吾子國,后宿國遷都于此,宿遷由此得名。
2023年1月,國家郵政局公布2022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城市排行榜,宿遷市位列第42。
2022年,宿遷市GDP總量為4112億元,位列2022年江蘇省各地市GDP排名第12位。
2022年6月,宿遷市上榜中國城市引力100強第100位。
2021年5月,宿遷市入選2022年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支持城市名單。
2022年4月,宿遷市被確定為“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
2022年1月,2021年全國主要城市GDP排行榜出爐,宿遷市位列第75。
2022年1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宿遷市為2021年度國家衛生城市(區)。
2021年,宿遷市GDP達3719.01億,位列2021年江蘇各大城市GDP排名第13位。
2021年12月,宿遷市上榜2021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百強榜第72名。
宿遷,位于江蘇省北部,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淮海經濟帶、沿海經濟帶、沿江經濟帶的交叉輻射區,北與徐州、連云港接壤;西與宿州、蚌埠相連;南與滁州毗鄰;東與淮安相接。宿遷于1996年成立地級市,是江蘇省最為年輕及發展最快的城市,中國特大城市之一。宿遷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自古便有"北望齊魯、南接江淮居兩水(即長江、黃河)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稱。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駐蹕,贊嘆宿遷為“第一江山春好處”,被評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宿遷是世界生物進化中心之一,也是人類起源中心之一,被譽為地球上的“生命圣地”。2012年8月,宿遷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酒業協會正式授予“中國白酒之都”稱號。
宿遷市是江蘇省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也是蘇北中心城市之一?偯娣e8555平方公里,人口556萬,轄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宿豫區、宿城區、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市湖濱新區,蘇州宿遷工業園區和市洋河新區,共104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1458個村(居)委會。1987年,撤銷宿遷縣,設立宿遷市。1996年7月19日,國務院批準,撤銷縣級宿遷市,設立地級宿遷市。
境內高標準的徐寧(機場)路、104國道、宿新高速、新揚高速。市縣一級公路縱橫交錯,徐(宿)寧高速公路橫貫東西;京滬、霍連高速公路與睢寧擦肩而過,宿遷市宿城區耿車鎮與徐州市睢寧縣沙集鎮交界,交界處為徐淮公路立交橋,宿遷市以后未來之星,一座嶄新的地標城市
建制沿革
春秋時為鐘吾子國,后宿國遷都于此。秦置下相等縣。公元前113年,漢武帝封常山憲王少子劉商為泗水王,王都設于凌縣,轄2.5萬多戶11.9萬人,傳五代六王,歷時132年。西漢時廢凌縣設下相。歷經東漢、西晉,至東晉安帝義熙元年(公元405年),改下相縣為宿豫縣。南北朝、隋朝仍為宿豫縣。
唐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為避代宗李豫之諱,改宿豫縣為宿遷縣。境內先后設懷文縣、潼陽縣、桃源縣和臨淮郡。其后至宋、元、明、清時期各州屢有廢替。
抗日戰爭至解放戰爭時期,運河以東為宿豫縣,運河西一度屬泗宿縣,今曉店以北到今徐州新沂市新安鎮為宿北縣。1945年9月~1946年7月曾設宿遷市,屬泗宿縣。1946年6月,宿遷縣(包括運東和運西)同宿北縣新沂河以南地區,合為宿遷縣,屬淮陰專區。1970年屬淮陰地區。1983年屬淮陰市。1987年12月31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宿遷縣,設立縣級宿遷市。1996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縣級宿遷市,設立地級宿遷市,轄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
區劃:江蘇省·宿遷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