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南常屯村 | ~201 | 鄉中心區 | 元末明初,戰爭頻繁,此地經常屯兵聚將,故名常屯。永樂年間,村中有一官吏名翟孝樓,為官清正廉明,為紀念他將村名改為翟孝樓村。清代復改為常屯。1961年分…[詳細] |
高莊村 | ~202 | 鄉中心區 | 原為常屯附屬村。民國31年析出另建行政村、因高姓大戶,取名高家莊,后簡稱高莊。高莊村…[詳細] |
橫河村 | ~203 | 村莊 | 常屯鄉橫河村位于河北邢臺威縣縣城東北25公里處,南林老沙河,全村耕地面積6341畝,農戶621戶,人口2538人,農民人均純收入3329元,全村兩委干…[詳細] |
南辛店村 | ~204 | 村莊 | 辛店是較古老村莊。據發掘的明洪武年間碑文記載,當時名北辛店堡,為山東丘縣北五里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民國31年,中國共產黨在此設立清江縣。1961年…[詳細] |
西辛店村 | ~205 | 村莊 | 西辛店村有412戶1952人,耕地3942畝,2013年建設1所養老院![詳細] |
東辛店村 | ~206 | 村莊 | 辛店是較古老村莊。據發掘的明洪武年間碑文記載,當時名北辛店堡,為山東丘縣北五里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民國31年,中國共產黨在此設立清江縣。1961年…[詳細] |
安莊村 | ~207 | 村莊 | 明永樂十九年,安姓首居此地,以姓氏取村名安家莊,后簡稱安莊。安莊村…[詳細] |
褚莊村 | ~208 | 村莊 | 褚莊村位于常屯鄉政府東1.5公里、邢清路北側。全村現有361戶,總人口1495人,有耕地3192畝,人均純收入2277元![詳細] |
北常屯村 | ~209 | 鄉中心區 | 元末明初,戰爭頻繁,此地經常屯兵聚將,故名常屯。永樂年間,村中有一官吏名翟孝樓,為官清正廉明,為紀念他將村名改為翟孝樓村。清代復改為常屯。1961年分…[詳細] |
魏寨村 | ~210 | 村莊 | 據傳,明朝以來,曾與橫河合稱魏河村,屬南宮縣。民國34年劃歸威縣后,更名魏家寨。1982年地名標準化處理時,更名魏寨。魏寨村…[詳細] |
史家莊村 | ~211 | 村莊 | 明成化八年,山西遷民至此時,此地有一戶土民姓史,后議定村名為史莊。史家莊村…[詳細] |
東馬莊村 | ~212 | 村莊 | 明永樂年間,山西遷民馬姓至此建村,以姓氏取名馬莊,1982年地名標準化處理時,更名東馬莊。東馬莊村…[詳細] |
東王目村 | ~213 | 村莊 | 唐朝時,村西建一王母娘娘廟,以廟取村名王母。因在廟東側,稱東王母。后演寫成東王目。東王目村…[詳細] |
東正店村 | ~214 | 村莊 | 常屯鄉東正店西鄰大廣高速,南鄰邢清路,地理位置沖要,全村1268口人,317戶,全村居住總面積360畝![詳細] |
西正店村 | ~215 | 村莊 | 原名鎮店。明永樂年間,山西、山東遷民至此定居,改村名正店。后遷民日多,按方位分為東、西正店。西正店村…[詳細] |
東柳疃村 | ~216 | 村莊 | 該村建于唐朝,原名黃亭上。后由于戰亂,村莊湮沒。明永樂年間,山西洪洞縣遷民孫、張兩姓至此定居,因周圍是柳樹林和沙灘,取村名柳灘,后演寫為柳疃。民國35…[詳細] |
楊莊村 | ~217 | 村莊 | 明永樂年間,山西遷民楊姓至此定居,以姓氏取村名楊家莊,后簡稱楊莊。楊莊村…[詳細] |
西王目村 | ~218 | 村莊 | 元朝時,此地建有一座王母娘娘廟,明永樂年間,山西遷民董姓至此,在廟西定居建村,取村名西王目,后演寫為西王目。西王目村…[詳細] |
東邴莊村 | ~219 | 村莊 | 明永樂年間,山西遷民邴姓首居此地,以姓氏取村名邴莊。1961年東、西邴莊。東邴莊村…[詳細] |
西邴莊村 | ~220 | 村莊 | 常屯鄉西邴莊村位于河北邢臺威縣縣城東北25公里處,西臨近大廣高速,北臨邢清路,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全村總面積2080畝,耕地面積1580畝,農戶196戶…[詳細] |
北大城一村 | ~221 | 村莊 | 北大城一村位于常屯鄉政府駐地西南方9公里處,325省道南部。全村176戶,698人。村內共有黨員35名,耕地面積1730畝![詳細] |
北大城二村 | ~222 | 村莊 | 原名東大城,抗日戰爭時期,分為南、北大城。1961年北大城又分為北大城一、二、三、四。北大城二村…[詳細] |
北大城三村 | ~223 | 村莊 | 原名東大城,抗日戰爭時期,分為南、北大城。1961年北大城又分為北大城一、二、三、四。北大城三村…[詳細] |
北大城四村 | ~224 | 村莊 | 原名東大城,抗日戰爭時期,分為南、北大城。1961年北大城又分為北大城一、二、三、四。北大城四村…[詳細] |
南大城村 | ~225 | 村莊 | 南大城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蘇村村 | ~226 | 村莊 | 明永樂年間,山西平陽府蘇、何二姓至此定居建村,蘇姓首居此地,以姓氏取村名蘇村。蘇村村…[詳細] |
棗科村 | ~227 | 村莊 | 明永樂二十二年,郭姓由本縣郭牛村遷至此地定居,當時有一片棗樹棵子,故取村名棗棵,后演寫成棗科。棗科村…[詳細] |
亭上村 | ~228 | 村莊 | 村名來歷有二:一說,西漢末年,劉秀路過此地歇馬,后修一歇馬亭。明永樂年間,山西遷民董姓至此定居,取村名亭上。二說,該村原名莊科。趙王河從棗科流經亭上村…[詳細] |
夏家莊村 | ~229 | 村莊 | 明永樂年間,夏姓遷至此地定居,以姓氏取村名夏家莊,后簡稱夏莊。夏家莊村…[詳細] |
西柳疃村 | ~230 | 鄉中心區 | 該村建于唐朝,原名黃亭上。后由于戰亂,村莊湮沒。明永樂年間,山西洪洞縣遷民孫、張兩姓至此定居,因周圍是柳樹林和沙灘,取村名柳灘,后演寫為柳疃。民國35…[詳細] |
后柳疃村 | ~231 | 鄉中心區 | 后柳疃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10,為鄉中心區![詳細] |
地名由來:因鄉政府駐常屯村而得名。元末明初,戰爭頻繁,此地經常屯兵聚將,故名常屯。永樂年間,村中有一官吏名翟孝樓,為官清正廉明,為紀念他將村名改為翟孝樓村。清代復改為常屯。
2021年2月,常屯鄉入選邢臺市2018—2020年度市級文明村鎮名單。
威縣轄鄉。1952年置常屯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22.5公里。面積74.5平方公里,人口3.1萬。邢清公路過境。轄橫河、南辛店、西辛店、東辛莊、安莊、褚莊、高莊、南常屯、北常屯、魏寨、史家莊、東馬莊、東王目、西王目、東正店、西正店、東柳疃、后柳疃、楊莊、東邴莊、西邴莊、北大城一、北大城二、北大城三、北大城四、南大城、蘇村、棗科、亭上、夏家莊、西柳疃31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商貿、橡膠、制品、皮毛加工等業。農業主產小麥、棉花、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