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區劃代碼 | 面積 | 簡介 |
雙江街道 | 500235001 | 31km2 | 云陽縣雙江街道辦事處成立于2008年10月31日,隨移民新縣城的建設發展規模不斷壯大而生,是目前云陽鄉鎮建制調整中最年輕的初級行政機關之一,與同時成立…[詳細] |
青龍街道 | 500235002 | 38km2 | 青龍街道是云陽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所在地,是全縣城鎮人口最多城鎮移民最多的行政區域,于2008年10月31日設立街道辦事處,幅員面積38平方公里,常住人…[詳細] |
人和街道 | 500235003 | 101.19km2 | 人和鎮位于云陽縣西部的長江北岸,緊鄰新縣城主城區,東經108°38′45″-108°43′15″、北緯30°56′30″-31°02′00″。東鄰澎溪…[詳細] |
盤龍街道 | 500235004 | 92.66km2 | 盤龍鎮位于三峽庫區腹心地帶,與云陽縣新縣城一橋相連,是云陽縣四大古鎮之一,是三峽庫區移民搬遷重點鎮,是云陽縣南岸各鄉鎮必經的要道全鎮轄22個村2個居委…[詳細] |
龍角鎮 | 500235105 | 68.7km2 | 龍角鎮地處長江南岸,云陽至利川公路從境內穿越而過,磨刀溪、泥溪訶玉帶般環繞小城鎮 ,鎮0與新縣城相距32公里。全鎮幅員面積68.7平方公里,轄1個居委…[詳細] |
故陵鎮 | 500235107 | 114.03km2 | 故陵鎮位于云陽縣東南部,緊鄰長江,為先秦巴楚文化交匯地,風景秀麗,人杰地靈,民風淳樸,歷史悠久,素有“千年古鎮”之美譽。全鎮幅員面積114.03平方公…[詳細] |
紅獅鎮 | 500235108 | 138km2 | 紅獅鎮是革命烈士彭詠梧的故鄉,位于云陽東部,東接龍洞鄉,南臨長江與故陵鎮、新津鄉隔江相望,西連云陽鎮,北鄰洞鹿鄉,鎮內海拔在175米至1300米之間,…[詳細] |
路陽鎮 | 500235115 | 53.6km2 | 路陽鎮地處云陽縣城西北部,距新縣城61公里,素有“小盆地”和“云陽北部米糧倉”的美譽。東連江口鎮;南與南溪鎮接壤;西靠雙龍鎮;北與后葉鄉、開縣毗鄰。路…[詳細] |
農壩鎮 | 500235116 | 86.4km2 | 農壩鎮地處云、開、巫三縣交界處,位于云陽縣的最北端,距云陽新縣城101公里。幅員面積86.4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50%,海拔高度為540-1809米…[詳細] |
渠馬鎮 | 500235118 | 35km2 | 渠馬鎮位于云陽縣西北部,與開縣接壤,距縣城45公里,長江支流澎溪河穿越境內。呈河面看山丘,山上見平地的地貌特征。幅員面積35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詳細] |
黃石鎮 | 500235121 | 41km2 | 黃石鎮是一個有500多年歷史的古鎮,位于新縣城西北方,距新縣城9.4公里,距萬宜高速公路云陽段出入口3公里。全鎮幅員面積41平方公里,轄7個村1個社區…[詳細] |
巴陽鎮 | 500235122 | 51.3km2 | 巴陽鎮基本情況
全鎮七個村,60個組,4609戶,16526人,其中有勞動力9488個,男5075,女4413,長期外出在市外務工3653人;…[詳細] |
沙市鎮 | 500235123 | 85km2 | 沙市鎮地處云陽縣東北部的湯溪河畔。云巫路橫貫其中,與巫溪、奉節接壤,距新縣城89公里,素有云陽“北大門”之稱。全鎮幅員面積85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和…[詳細] |
魚泉鎮 | 500235124 | 65km2 | 魚泉鎮位于云陽縣北部,東接沙市,南與江口接壤,西鄰江口(原帆水),北靠沙市、巫溪,全鎮幅員面積6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377米,最低海拔237米,平均…[詳細] |
鳳鳴鎮 | 500235125 | 129km2 | 鳳鳴鎮是云陽的江南重鎮,是市級小城鎮建設中心鎮、市級蠶桑產業示范鎮、縣級城鄉統籌發展示范鎮,素有“魚米之鄉”之稱。鎮0所在地距新縣城僅12公里,云利路…[詳細] |
寶坪鎮 | 500235127 | 123.5km2 | 寶坪鎮位于云陽長江南岸,距新縣城28公里。東與新津鄉相連,西與鳳鳴鎮相鄰,南與普安鄉接壤,是云陽的特大鄉鎮之一。全鎮轄2個社區,12個村,218個組,…[詳細] |
南溪鎮 | 500235128 | 288km2 | 南溪鎮是2006年11月鄉鎮建制調整時,由原南溪、長洪、新陽、青山、富家五鎮鄉和塔棚鄉的楠木、塔棚兩村合并而成的特大鎮,幅員面積288平方公里,現有2…[詳細] |
雙土鎮 | 500235129 | 90.4km2 | 雙土鎮位于云陽縣東北部,東接石門鄉、大陽鄉,西連南溪鎮,南靠洞鹿鄉,北臨江口鎮、桑坪鎮,F轄10個行政村,1個社區,101個村民小組,8910戶,36…[詳細] |
桑坪鎮 | 500235130 | 120km2 | 桑坪鎮是云陽東北部邊貿重鎮、著名的“楠竹之鄉”、全縣山羊養殖重點基地和6個年產10萬噸原煤的鄉鎮之一。幅員面積120平方公里,耕地23000畝,平均![詳細] |
江口鎮 | 500235131 | 245km2 | 江口鎮地處云、開、巫三縣交匯處,省干道“渝巫路”橫貫其中,距萬宜高速路不到20公里,幅員面積24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7679畝,其中田23738畝、…[詳細] |
高陽鎮 | 500235132 | 135km2 | 高陽鎮位于云陽縣西北部,距主城24公里,系三峽庫區第一農村移民大鎮,已遷移民1.7萬,占云陽縣農村移民總數的1/4,全鎮幅員面積135平方公里![詳細] |
平安鎮 | 500235133 | 118km2 | 平安鎮是云陽縣八個特大鎮之一。位于風景秀麗的四十八槽,處于云陽、萬州、開縣三個城市群的中心區域。東臨高陽,南接人和、巴陽,西靠萬州鐵峰,北連養鹿、開縣…[詳細] |
云陽鎮 | 500235135 | 124.16km2 | 云陽鎮位于長江支流湯溪河畔,東連紅獅鎮,棲霞鄉,南鄰長江與寶坪鎮隔江相望,北和硐鹿鄉、南溪鎮、云安鎮接壤,湯溪河將全鎮分為東西兩境,全鎮海拔最低175…[詳細] |
云安鎮 | 500235136 | 64.46km2 | 云安鎮地處云陽縣城北部,湯溪河、渝巴路貫穿而過,距新縣城38公里,是一個千年古鎮。鎮0駐地黃角丫,全鎮幅員面積64.4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368畝,…[詳細] |
棲霞鎮 | 500235137 | 66.8km2 | 棲霞鎮因道教祖師爺張三豐在棲霞宮修道成仙而得名,位于云陽縣域的中心長江北岸,省道渝巴路、縣道紅雙路及萬宜高速公路橫貫鎮境達30余公里,江岸線6公里且客…[詳細] |
雙龍鎮 | 500235138 | 76.19km2 | 雙龍鎮位于云陽縣西北部,西鄰開縣,北接路陽鎮,南通渠馬鎮,距云陽新縣城48公里,開縣新縣城35公里,云開路穿境而過,團雙路橫貫其中,交通網絡發達,區位…[詳細] |
泥溪鎮 | 500235139 | 108.7km2 | 泥溪鄉位于云陽縣長江南岸的歧耀山麓,泥溪河畔,因0駐地泥溪口而得名,是兩鄉(原泥溪鄉和桐林鄉)合一的較大鄉。鄉0駐地距新縣城約43公里,據萬州區城區約…[詳細] |
蔈草鎮 | 500235140 | 100.8km2 | 蔈草鄉位于云陽縣東南歧耀山脈,轄13個村151個組、5923戶、23874人。海拔300—1100米,幅員面積100.8平方公里,鄉境主要以喀斯特地貌…[詳細] |
養鹿鎮 | 500235141 | 養鹿鄉位于云陽縣西北邊陲,地處云陽、開縣、萬州三區縣的交界處,這里曾因佛手而興,是全縣有名的佛手之鄉;因三峽移民而名,歷史上經歷了小江電站移民和三峽移…[詳細] | |
水口鎮 | 500235142 | 41km2 | 水口鄉位于新縣城北面,距縣城12公里,全鄉幅員面積41平方公里,14200余人,轄4個行政村1個社區。近幾年來,水口鄉黨委0確立了“發展城郊型經濟,打…[詳細] |
堰坪鎮 | 500235143 | 52km2 | 堰坪鄉位于云陽東南部,有“云陽東南門戶”之稱,距縣城96公里,與奉節縣羊市鎮一橋相連,隔河相望。境內有風光旖旎的長灘河。投資超10個億的蓋下壩梯級電站…[詳細] |
龍洞鎮 | 500235144 | 龍洞鄉因境內有一石洞,并傳說洞中有龍而得名。位處云陽縣最東部、正東方,與云奉兩縣交界六鄉鎮接壤,是全縣唯一跨江而治的邊遠大鄉。建置沿革,最早可溯及明朝…[詳細] | |
后葉鎮 | 500235145 | 56km2 | 后葉鄉位于云陽縣西北部,東與向陽鄉接壤,西接路陽鎮毗鄰,北靠開縣白橋鄉隔嶺相望,南與江口鎮雞犬相聞。后葉鄉全鄉幅圓面積5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400米…[詳細] |
耀靈鎮 | 500235146 | 53.8km2 | 耀靈鄉位于云陽縣長江以南,距新縣城57公里,東接清水土家族鄉,南與湖北利川市、萬州區普子鄉相鄰,西與萬州區地寶鄉一橋相連,北與泥溪鄉接壤。全鄉幅圓面積…[詳細] |
大陽鎮 | 500235147 | 44km2 | 大陽鄉地處云陽縣東北部,長江北岸,東與奉節縣紅土鄉接壤,南與石門鄉相鄰,西接雙土鎮,北連桑坪鎮。鄉0駐地距新縣城80公里。全鄉幅員面積44平方公里,現…[詳細] |
外郎鄉 | 500235208 | 48.8km2 | 外郎鄉位于云陽縣長江南岸,岐耀山脈尾部,鄉0所在地距新縣城42公里,距萬州主城區52公里,全鄉幅員面積48.8平方公里,東靠龍角鎮,南鄰泥溪鄉,西接萬…[詳細] |
新津鄉 | 500235215 | 52.22km2 | 新津鄉位于云陽縣東部,長江南岸。東鄰故陵鎮,西接寶坪鎮,南連普安鄉,北臨長江,幅員面積52.22平方千米。鄉人民0駐地新河村新津移民集鎮,距新縣城陸路…[詳細] |
普安鄉 | 500235216 | 普安鄉位于長江南岸磨刀溪河畔,有著悠久的歷史,三峽水位上升后,境內平湖眾多,具有獨特的自然資源,形成山水園林式的自然風光,有巨大的開發利用價值。水陸交…[詳細] | |
洞鹿鄉 | 500235218 | 93km2 | 洞鹿鄉位于云陽東北部山區,東臨奉節縣紅土鄉,南與紅獅鎮接壤,西接雙土鎮和云硐鄉,北靠石門鄉。0駐地洞鹿村椅子灣,距云陽新縣城90公里,全鄉轄5個村,4…[詳細] |
石門鄉 | 500235219 | 35km2 | 石門鄉位于云陽縣陸上東端,東面與奉節縣紅土鄉接壤,南與硐鹿、西與雙土、北與大陽相鄰。是云陽陸上東大門,渝巴路橫貫全鄉,鄉0距新縣城80公里。幅員面積:…[詳細] |
上壩鄉 | 500235239 | 71.6km2 | 上壩鄉位于云陽縣最北端,東與奉節接壤,西北與巫溪縣毗鄰,南接沙市鎮,是云陽縣的“北極圈”。全鄉屬高山地形,立體氣候明顯,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無霜…[詳細] |
清水土家族鄉 | 500235242 | 102km2 | 清水土家族鄉是云陽縣唯一的少數民族鄉,也是全縣的重點貧困地區之一,位居云陽最南端,距縣城64公里,與萬州、奉節和湖北省利川市接壤,幅員面積102平方公…[詳細] |
地名由來:有兩種說法,一說稱因縣地處縉云山之陽得名;一說謂因其地兩山夾江,四時多云,且縣當山水之陽,故名。
2022年8月,云陽縣被確定為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建設試點縣。
2022年6月,云陽縣入選2022年全國縣域旅游發展潛力百佳縣,位列第1。
2021年11月,云陽縣上榜2021中國縣域旅游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
2021年9月,云陽縣上榜2021中國西部百強縣市名單,位列第48名。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云陽縣人口數量為92.9萬人,位列重慶市各縣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13位,位列全國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305位。
2020年1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云陽縣為全國無障礙環境示范市縣村鎮。
2020年11月,2020中國縣域旅游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名單揭曉,云陽縣榜上有名。
2020年9月,“2020中國西部百強縣市”名單揭曉,云陽縣上榜,位列第51位。
地處東經108°24′-109°14′,北緯30°34′-31°27′。位于重慶市東北部,長江三峽工程庫區腹心地帶。東與奉節縣相連,西與萬州區相接,南與湖北省利川市相鄰,北與開縣、巫溪縣為界?h境東西最大距離約70.2公里,南北最大距離約99.5公里?偯娣e365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4045公頃。
建制沿革
云陽夏屬梁州。商、周屬庸國。后屬巴國和楚國。戰國后期屬秦國,始置縣,名朐忍。北周武帝初年(566-568年),縣治從萬戶驛(今舊縣坪)遷至湯口(今云陽鎮),更縣名為云安。宋開寶六年(973年)升縣為軍。并在今云安鎮置云安監。宋熙寧四年(1041年)升云安監為安義縣。八年(1075年)撤安義縣,戶口歸屬云安縣。宋末,云安軍廢。元代至元十五年(1278年)復立云安軍,屬夔州路。至元二十年(1283年)改軍為州,名云陽州。明洪武六年(1373年)降州為縣,名云陽縣至今,F屬萬縣市?h人民政府駐青龍嘴,F轄云陽、云安、江口、雙江、鳳鳴、盤石、龍角、寶坪、故陵、紅獅、南溪、長洪、雙土、桑坪、路陽、農壩、高陽、渠馬、關市、黃石、巴陽、沙市、魚泉、盛堡24個鎮;石岡村、毛壩、棲霞、寶塔、院莊、泥溪、耀靈、云峰、票草、新津、龍岡、洞鹿、石門、后葉、養鹿人和、九龍、上壩、水磨、外郎、黑市、普安、堰壩、太陽、白龍、建全、雙水、帆水、蓮花32個鄉,42個居委會,827個村委會。
人口民族
總人口127.6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5萬人。民族有漢族、回族、彝族、苗族、壯族、滿族、蒙古族、侗族、土家族、高山族、朝鮮族、藏族等,其中,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0.025%。人口密度為340人/平方公里。
歷史人物
縣區著名歷史人物主要有:李遠,字求古,生卒年代不詳,約公元844年前后在世。唐文宗大和五年(831年)進士及第,歷任忠(今四川忠縣)、建(今福建建甌)、江(今江西九江)、杭(今杭州)等州刺史,官至御使中丞。其詩人收入《全唐詩》、《全唐文》。辛寅遜,生卒年代不詳,約880-974年間在世。遜為人耿直,不畏權勢,博學善文。曾任后蜀簡州刺史、翰林學士,為我國第一幅春聯"新年納余慶,佳節賀長春"的作者。歸順北宋后,被宋太祖趙匡胤封為鎮國行軍司馬。曾參與撰修《前蜀書》,并著有《王氏開國記》等書。程德全(1860-1930),字純如,號雪樓,今九龍鄉人。1890年任黑龍江營務處總理,在與沙俄侵略軍交涉中,"爭誓死以報國",為使邊境民眾免遭屠殺和維護民族利益立下了殊勛。1903年12月,慈禧召見他,擢升為道員并加封副都統銜,署理齊齊哈爾。1913年9月退出政界,寓居上海。1926年在常州天寧寺受戒,皈依佛門。1930年在上海病逝。凃鳳書(1874-1940),字子厚,今雙江鎮人。清光緒三十九年(1903年)中舉,歷任縣立中高合校校長、黑龍江龍江府知府、黑龍江提學司提學使。辛亥革命后,任黑龍江教育司司長、政務廳廳長。北洋軍閥執政時,曾任國務院秘書,國務院參議、國史編纂處處長。北洋軍閥垮臺后,凃返鄉歸隱。有著述《石城山人文集》和手抄詩傳世。晚年籌資出版民國《云陽縣志》。
地形地貌
地處川東北段東緣,長江橫貫其中,南北跨盆緣中山區,故南北高屬高山深丘,海拔在800米以上,分布于縣境各山系,中部低,河谷有淺丘和平壩,山間有盆地,分布于長江沿岸,湯、澎二溪及長灘河、磨刀溪流域,海拔在200米以下?h境南部地質屬川鄂湘黔隆起褶皺帶,為七曜山余脈,有七曜山、楊家山、大灣山、尖山子、五朵云等,七曜山在縣境主峰海拔1625米。北部屬大巴山弧形褶束,有云峰山、橋頂山、剪刀架、望鄉臺等,云峰山主峰海拔1809米,為全縣最高。東有無量山、黑虎寺、五臺山。西有宮王頂,杉木尖、筆架山等,各山都在海拔1000米以上。
云陽氣候
云陽處于北回歸線以北的東南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四川盆地中亞熱帶濕潤區,春早、夏熱、秋涼、冬暖。初夏雨量充沛,盛夏炎熱多伏旱,秋多綿雨,冬少日照。年平均氣溫18.4℃。1月平均氣溫7.2℃。7月平均氣溫29.1℃。年平均日照數1484.8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100.1毫米。無霜期304天。
水文狀況
因長江橫貫其中,南北各有2條支流,頗多小溪,全縣共有較大溪河13條,主要有長江、彭溪河、長灘河、湯溪河、磨刀溪河,總長435.3公里。長江在縣境流程68.1公里,總流域面積1.34萬平方公里。平地有路陽壩、高陽壩、漁塘壩、洞溪壩、木古壩等河谷低壩和山間平壩,占全縣面積的0.66%。丘陵主要分布在磨刀溪、激湯溪、彭溪等河流平行嶺谷區的河谷地帶,占全縣面積的0.45%。年徑流總量23.71億立方米。
自然資源
縣境已探明儲量的金屬礦物有菱鐵礦、銅礦、砂金。非金屬礦物有煤、硫鐵礦、石灰礦、粉石英、石英砂。其它礦物有石膏礦、鹽鹵、巖鹽、粘土等。云陽水利資源豐富,年水量約22.7億立方米,徑流利用率僅占徑流量的3.38%。水能蘊藏量約30萬千瓦,可供開發裝機容量10.98萬千瓦,現只開發了2.026萬千瓦,僅占水能蘊藏量的7%?h境高、中山區,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豹,二類保護動物大鯢、鴛鴦、金雞等,二級保護植物銀杏。
自然災害
有旱、洪、風雹、霜凍、病蟲等災害。從1980-1990年間,旱、洪、風雹災害無一年幸免,1990年的伏旱,從7月到年底都未下透雨,田土龜裂,禾苗枯死,人、畜飲水十分困難,是1956-1990年間雨量最少的一年,全年降水量740毫米,持續高溫在35℃以上的達53天,平均每年2次。1982年7月16日-18日,連續暴雨,據測報云陽鎮598.5毫米,龍角645.1毫米,全年降水1614.3毫米,是1937年以來的45年中降水最多的一年,由此,造成全縣43個工交企業,147個財貿單位,435所學校,102個醫療單位,都因災停產停業,沖毀耕地11.6萬畝,小水庫23座,山平塘1330口,小水電站17處,公路塌方6388處,橋梁46座,涵洞667處,?699處,死亡97人,重傷802人,死豬、牛、羊共9032頭,垮塌房屋4.98萬間,裂斜危房5.23萬間。寶塔鄉雞筏子滑坡入長江的土石方達100萬立方米,致使河床升高35米,枯水月停航數日,平均每年1-2次。1983-1989年間,風雹災極為嚴重,遍及22-30個鄉。1989年7月28日,農壩鄉的4個村遭風雹襲擊,水稻、玉米損失80%以上,同時路陽鄉路陽村21組,有1顆1.2斤重的冰雹,打爛檀桷,穿過樓板,砸扁鋁鍋。風雹平均每年1-2次。
云陽農業
云陽是以糧食生產為主的農業縣,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紅苕、洋芋(馬鈴薯)、油菜、棉花。1998年,全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57266萬元(現價)。糧食產量467500噸,油料產量9985噸,糖料產量4440噸,煙葉產量2311噸,茶葉產量240噸,水果產量36312噸?h內有林木品種66科,254種,竹類13種,其中珍稀古樹33種203株。全縣有林地11.6萬公頃,活立木蓄積10.5330萬立方米。主要樹種有馬尾松、柏樹、杉樹、油桐等。具有較大經濟價值的油桐、桑樹、柑桔等經濟林木發展迅猛?h境代表性畜種有豬、山羊、水牛、黃牛。云陽縣為重慶市生豬飼養大縣。1998年,全縣豬肉產量57812噸?h境主要漁業養殖品種有草魚、鰱魚、鯉魚、鯽魚。全縣有可養殖水面2000公頃,已養殖水面1500公頃,1998年,水產品產量3273噸。
云陽工業
現縣境主要工業為制鹽.建筑材料.輕化工.食品加工和摩托車配件制造等工業。1998年,全部工業總產值72028萬元(現價)?h區重點工業企業有:云陽鹽廠,年產食鹽及工業用鹽10萬噸,食鹽一等品率達100%。云陽縣鹽蘊藏量豐富,制鹽工業發展前景廣闊。云陽縣摩托車配件廠:該廠是國家行業辦定點生產摩托車曲柄連桿組合件的專業廠家,先進企業。具有年產180萬套摩托車曲柄連桿組合件的生產能力,其規模居全國之首。產品暢銷全國22省、市,部分產品已出口。另外,還有云陽縣藥用膠囊廠、云陽縣東風水泥有限責任公司、云陽縣紅旗水泥廠等企業。
交通郵電
云陽縣通車里程1335.5公里,已實現鄉鄉通公路。主要公路有云江公路(縣城至江口)、萬溪公路(萬縣至巫溪云陽段)、云奉公路(水市至石門鄉)、云萬南路(縣城至院莊鄉)、云萬北路(鹽渠至關市鎮)、云利公路(云陽段80余公里)云萬高速已于2008年底開通,到萬州只需40分鐘,到重慶主城也只要3.5小時。水路有長江航道68公里。1998年,全縣公路客運量200萬人,公路貨運量80萬噸。云陽1998年郵電業務總量3405萬元,電話交換機容量達到24212門,安裝電話機7912部;21個鄉鎮安裝程控電話,農話用戶3606戶。95%的電話用戶進入國內直撥。有長途電話線路198條,開通了無線尋呼和移動電話。
商業外貿
1998年,全縣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8561萬元。云陽縣主要出口商品有桐油、山羊板皮、豬皮、豬鬃、腸衣、綠茶、李干、兔毛、小茴等。
金融保險
全縣存貸規模略有擴大,1998年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到107383萬元,年末各項貸款余額達到109171萬元。云陽縣分別在人民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設有代理處,代辦和協助險種的開展和災害理賠工作。險種分財產險和人身險2大類,25險種。1990年保險金額4.89億元,收保險費361.24萬元,賠款154.77萬元,綜合賠付率95.99%。
云陽旅游
云陽縣名勝古跡主要有:張恒侯廟、龍脊石、盤石城、下巖寺、長灘河風景區、大安洞、龍缸等。張恒侯廟:又名張飛廟。1980年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長江南岸,與云陽縣城隔江相望。三國時期為紀念張飛所建,至今已有1700余年歷史。龍脊石:位于云陽城東約0.5公里的長江中,冬季露出水面,長200米,寬10米。石上古人刻有隸、篆、楷、草等字體的書法、古詩詞達170于處。龍脊石為古今縣人游冶之處。
科技教育
全縣企事業單位中共有科技人員1.31萬人,其中,應聘任職的高級職稱109人,中級職稱2176人。鄉鎮企業中獲得專業技術職稱的890人。全縣有科研機構2個。1990-1995年,科研項目有《利用太陽能和熱烘爐兩用掛面烘房》、《92-94川東南小麥低產氣象成因及改造對策研究》、《肉用山羊增產配套技術》分別獲得萬縣行署、萬縣市科技進步二、三等獎。1998年,全縣共有學校788所,在校學生156524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7.5%,小學畢業升學率98.7%。
文化衛生
全縣有文化團體7個。影劇院26座?h文化館1座,鄉鎮文化站44個?h圖書館1座,鄉、鎮、廠、學校圖書室127個,共藏書477.2萬冊。有電影放映隊126個,年放映場次達2萬多場。1998年,全縣有醫院、衛生院97所,有病床1055個,有技術人員2349人?h醫院能夠進行腦、胸、肝、脾等外科手術。全縣有體育學校1所,訓練隊6個(籃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武術、田徑),武術館2座,輔導站5個,籃球場156個,多用途的排球、羽毛球場23個。
風俗習慣
云陽民風剽悍純樸。民眾性格好結社,講義氣,重親情,不畏權勢,吃苦耐勞。服飾特點是冬天男性多穿保暖性能的皮獵裝、皮夾克,女性多愛穿顏色鮮艷的皮衫、毛線衫及呢制服裝。飲食特點是喜吃大米、豬肉,其菜喜愛麻、辣,有不怕辣的習性。云陽人熱情好客,凡客人到家,遠道者,先送上熱毛巾洗臉,然后捧上香茶及香煙、糖、水果,由客人選用。云陽的宗教有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主要分布在云陽鎮,天主教分布在云陽鎮、云安鎮,基督教分布在路陽鎮的部分村、社。
社會保障
1998年,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5052元/年,農村居民人均生活費支出1459元。本年房屋竣工住宅建筑面積85.58萬平方米?h環境保護局,建立了環境保護監測隊,并配備了各種監測設備,開展環境監測業務。全縣有敬老院34所,總建筑面積約1.1萬平方米,總投資86萬元。有民政福利企業20個,職工929人,其中安置殘疾人215人。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五日,云陽縣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光榮稱號。
縣城建設
云陽新縣城是三峽庫區遠距搬遷的縣城,是由原舊縣城云陽鎮、云安鎮、雙江鎮組合搬遷而成。通過建設者們十年的艱苦奮戰,現已成為三峽庫區一座獨具特色的移民旅游新城。云陽新城襟山帶江,江河交織,真山真水,風光旖旎多姿,素以“庫區明珠”著稱。城區有綺麗的清朝古梨園、雄秀險峻的磐石城,美麗如畫的龍脊嶺文化長廊、偉岸的長江第一梯,3.6公里長的城市濱江森林公園,柳葉流翠,濃蔭藏宇,宛如一幅雄渾的天然風光畫卷。為了使云陽新城更綠更美,近年來,云陽十分重視城市園林綠化工作,始終把創建市級園林城市作為城市環境建設的中心工作,緊緊圍繞“顯山、露水、透綠、現藍”的工作要求,著力打造“城市森林,大江風貌”的獨特個性。
目前,云陽新城將完成新增綠化面積30萬平方米,實現可視范圍內的全覆蓋,達到“應綠盡綠、添景添色、實現四季有綠、三季有花、常年有景”的總目標。一個清新秀麗、充滿靈氣和活力的山水園林城市正在云陽新城逐漸形成,目前新城常住人口已達13萬余人。
每年的9月28日,云陽都要舉辦重慶.云陽移民文化節,在此期間,全國各地登梯高手云集云陽,參加一年一度的全國登梯大賽,云陽新城更是熱鬧非凡。
近年來云陽大力實施“五大戰略”,利用特有優勢,筑巢引鳳,優化投資環境,各路客商紛至沓來。市級人和工業園區內到處是一片熱火朝天,各項招商引資工作正在蓬勃開展,現已有11家企業落戶其中。今年4月,云陽與香港錦藝紡織科技國際有限公司簽署協議,由香港錦藝集團投資10億元,在人和工業園區打造以5萬噸硅微粉、1000噸多晶硅(單晶硅)生產線為核心的西部硅產業基地。云陽是三峽庫區農業養殖大縣,現有生豬年出欄300萬頭、山羊、牛存欄近100萬只(頭),其中“山羊板皮”自明代以來在全國享有盛名。但由于一直是以銷售板皮為主,經濟效益不高,對群眾致富作用不大。為了對三峽庫區這一傳統資源優勢進行深入開發利用,云陽引進了四川大學的無鉻鞣清潔化制革技術,對“山羊板皮”進行深度加工,通過轉化成品方式增加產業附加值,加工后一條羊的價值將成倍增長,達到300元以上。日前,該項目已在人和工業園區正式啟動。
土特產品
云陽境內名優產品主要有:桐油、山羊板皮、夏橙、桃片糕、杜公酒等。其中桐油產量居全國產地之首,年產量4000噸。清朝末年,云陽桐油即出口國外。精煉桐油除銷往國內各省市外,還經上海、天津等口岸銷往東南亞及日本、英國、法國、美國,多次受到國家外貿部、商業部表彰。另外云陽還是全國山羊板皮基地縣。其山羊板皮板張大、韌性強、毛孔細。遠銷俄羅斯、德國、美國、法國、意大利。多次榮獲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農牧漁業部、外貿部優質產品獎。
云陽黑芝麻
云陽縣是芝麻生產主產區,具有良好的氣候及土壤條件,種植芝麻歷史悠久,面積大,品質好。云陽黑芝麻尤其獨具特色,是傳統優質農產品,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常年種植面積5000畝左右,總產量約30萬公斤。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黑芝麻作為一種黑色保健食品,市場需求逐年擴大,云陽黑芝麻質優價廉,市場供不應求。
云陽黑芝麻營養品質和商品價值均佳,其籽粒光滑烏黑,營養豐富,每100克籽粒含蛋白質21.9克(高于雞蛋和瘦牛肉)、脂肪61.7克,不飽和亞麻油酸達50%,鈣、磷、鐵和維生素B、E、F等物質含量也較豐富,具有防治肝腎不足、頭暈目眩、貧血、便秘、乳汁缺乏、冠狀動脈硬化等癥和美容作用,是人們食藥兼用的滋補強身佳品。利用黑芝麻和黑芝麻榨油后的餅粕可生產黑芝麻醬、黑芝麻糕、黑芝麻酥、黑芝麻糊等系列產品,發展黑芝麻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優質大米
云陽發展優質稻條件優越,以大陽鄉雞鳴村為中心,包括大陽、新陽、塔棚、雙土、長洪、路陽等六個鄉鎮,在海拔500-1000米中高山地區有稻田面積5萬多畝,占全縣稻田面積的14%,稻谷商品率30%左右。該稻區年降雨量1140-1500毫米,夏季占41%,日照1500-1600小時,水稻灌漿成熟期正值日照最強的8月,成熟后期在9月上中旬,溫度偏低,日均溫度240C左右,晝夜溫差在100C以上,有利于干物質的積累和轉移,是發展無公害綠色優質大米的主產區。由于特殊的地理及氣候條件,雞鳴優質大米米粒細長透明,糊化度中等,米質達部頒二級米以上標準,米飯濕潤有光澤,柔軟可口,冷不硬,軟不粘,清香味濃,很受消費者青睞。大陽鄉雞鳴村生產的大米歷史上曾是有名的貢米,有"一家煮飯十家香"的美譽。
為發揮優勢,滿足市場需求,該縣加大了高產優質水稻品種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力度,逐步形成了以中檔優質稻為主、高檔優質稻為輔的優質稻發展格局,擬建立優質稻生產基地5萬畝,引進優質大米加工設備,注冊"雞鳴"牌優質大米商標,年產優質米1000萬公斤。
相思茶
相思茶是重慶市傳統名茶,文字記載始于北宋末年,民間相傳為古時秀才因思念遠方情人創此茶而得名。產地東與云煙變幻著名于世的巫山接壤,北有大巴山天然屏障拒寒冬風雪于境外。境內山高谷深,溪川環流;植被豐茂,空氣清新;氣候溫和多霧,土壤肥沃富硒。
沿襲至今的相思茶,其傳統工藝于春分前后采山間野生茶樹幼嫩芽葉經殺青、揉汗、發捻、搓條整形、晾干等工序制作而成,形舒卷生動、秀麗雅致、色澤綠潤、滿披白毫,內質醇香爽口、回味甘甜,略帶山野木葉清香,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嫩綠。一九九0年被評為四川省"甘露杯"名茶,并通過了一九九二年、一九九四年四川省農牧廳的質量復查。一九九二年獲"三峽十佳"名標稱號。一九九九年獲重慶市"三峽杯"優質茶稱號,現注冊商標"江上風清"(注冊號1522600)。
云陽桃片糕
桃片糕是云陽縣知名的地方特產,以糯米、桃仁、白糖、飴糖為主要原料,具有悠久的歷史、精湛的制作工藝和獨特的風味,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云陽桃片糕始于唐代,前身為糯米糕,明朝末年取名為桃片糕,又名八寶糕,清朝光緒年間,瑞蘭齋成為以生產桃片糕為主聞名于縣內外的大齋鋪。
云陽縣前進食品廠專業從事桃片糕生產,該廠堅持以質取勝的宗旨和以消費者的需求為中心的辦廠方針,在秉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大膽引進現代食品加工設備和技術,不遺余力推陳出新,生產出適合消費者口味的"瑞蘭齋"和"王大漢"系列桃片糕。王大漢牌特制桃片糕,白如玉、卷得攏、展得開、點得燃,曾獲得1994年國家科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雙新博覽會金獎,并獲原萬縣市"消費者喜愛商品"。
相東精制粉絲
相東精制粉絲系用薯類淀粉精制加工而成。相東精制粉絲廠由云陽縣路陽鎮中和村11組農民李相東,于1998年投資20余萬元興辦的一個個體農產品加工廠。占地面積5.5畝,交通方便,水質較好,粉絲質量好。年產粉絲1600噸,其中精粉絲600噸、中等粉絲600噸、粗粉絲400噸。產品主要銷往陜西省西安市、安康市,江西九江市,湖北竹山、竹溪,本市的開縣、巫溪等地。
區劃:重慶市·云陽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