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id="yioty"><tbody id="yioty"></tbody></tt>

<u id="yioty"><small id="yioty"><optgroup id="yioty"></optgroup></small></u>

<b id="yioty"></b>

博雅地名網 > 山東 > 日照 > 嵐山區

嵐山區歷史沿革

[2018-2-10 10:05:06]
  嵐山歷史悠久,遠古時期就有人類在嵐山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嵐山境內發現多處舊石器遺址和大量新石器遺址,重要的有胡家林、虎山北嶺舊石器遺址,堯王城、鄭家結莊大汶口—龍山文化遺址,徐家村大汶口—龍山—周、漢文化遺址,六甲莊岳石文化遺址等,其他漢代至明清遺跡在全區有大量分布。
  夏商時,嵐山屬東夷人方,西周至戰國前期屬莒國。公元前523年(周景王二十二年 魯昭公十九年),被齊國占領。公元前473年(魯哀公二十二年),越王勾踐滅吳,繼續北上,徙都瑯琊(在今膠南市),嵐山歸越。公元前431年(楚簡王元年),楚北侵取莒,嵐山屬楚,后屬齊。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統一中國,嵐山屬瑯琊郡莒縣。西漢時,嵐山屬徐州瑯琊郡海曲縣,東漢屬西?h。三國魏時屬青州城陽郡,西晉時并入徐州東莞郡,南北朝前期歸北魏青州東莞郡。公元549年(東魏武定七年),嵐山屬南青州義塘郡歸義縣。
  隋代屬瑯琊郡莒縣,唐代隨莒縣屬河南道密州(高密郡),五代因之。北宋時屬京東東路密州莒縣。公元1184年(金大定二十四年)置日照縣,嵐山屬山東東路莒州日照縣(中樓鎮屬莒縣)。
  元代屬中書省山東益都路莒州日照縣(中樓鎮屬莒縣)。明初屬山東布政使司青州府莒州。公元1384年(明洪武十七年),信國公湯和奉命于沿海筑城防倭寇,設立安東衛,軍事上隸屬山東都指揮使司并青州海防道(軍事建制),直接轄域北起梅園(現泉子廟東北一帶)、南至王坊(現屬江蘇省贛榆縣)、西至汾河(繡針河)、東至海,地屬江蘇淮安府。下轄左、右、中、前、后五所,附設28墩(烽火臺)、18店、17鋪,其城池、民社、學校、錢糧與州縣同。1742年(清乾隆七年),安東衛并入日照縣,嵐山屬沂州府日照縣(中樓鎮屬莒縣)。
  1913年(民國2年)2月,屬膠東道日照縣、岱南道莒縣。1936年2月,屬山東省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0年3月16日,中共領導下的日照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1年1月,嵐山屬莒、日、臨、贛四縣聯合辦事處(后四縣聯合辦事處改為濱海各縣行政聯合辦事處)。1941年8月,屬濱海專員公署。1942年5月,江蘇省贛榆縣的汾陽區(柘汪以北)劃歸日照縣。1943年春,汾陽區與安嵐區合并為汾嵐區。1944年6月屬濱海區濱中行署(三行署)。1945年1月,蘆山縣建立,嵐山境內的汾嵐區、碑廓區轄于蘆山縣。同年10月,蘆山縣撤銷。1945年4月,屬濱海行政公署第三行政專員公署(三專署)。1946年7月,屬濱海行政專員公署。1948年8月,屬魯中南第六專署,次年7月改稱濱海專署。
  1950年5月,屬沂水行政專員公署。1953年10月,汾嵐區所轄的繡針河以南的村莊劃歸江蘇省贛榆縣。1956年5月,嵐山改屬臨沂行政專員公署。1985年3月,嵐山屬縣級日照市(中樓鎮屬莒縣)。1989年6月,屬地級日照市(中樓鎮屬莒縣)。1992年12月,地級日照市設區帶縣,嵐山屬日照市東港區(中樓鎮屬莒縣)。1993年5月29日,經山東省委、省政府批準,設立嵐山辦事處(處級),隸屬于地級日照市。2004年9月,設立嵐山區,屬日照市。

上一篇:臺兒莊歷史沿革
延伸閱讀
女人zoo??xx禽交
<tt id="yioty"><tbody id="yioty"></tbody></tt>

<u id="yioty"><small id="yioty"><optgroup id="yioty"></optgroup></small></u>

<b id="yioty"></b>